一条撤回的救命微信

一条撤回的救命微信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4-07-05 21:2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4-07-05 21: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王警官吃饭了吗?”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民警王琴良的企业微信政务版上收到居民吴先生的问候。近一周,两人因为一条撤回的微信有了“过命之交”。

6月23日中午12:02,恰好在处理消息的王琴良看到辖区居民吴先生发来一条微信求助:“我不想活了。”随即撤回。

大约1个月前,吴先生因为身体和创业的双重压力,心理状况一直不大好。王琴良心中警铃大响,马上拨打电话,但吴先生一直拒绝接听。王琴良迅疾与同事一起赶往吴先生家里。

20分钟后,王琴良敲响了吴先生的家门。在征得同意后,王琴良进入吴先生家中,开始以朋友的方式进行宽慰。在王琴良的耐心下,吴先生也逐渐打开话匣子:“就是感觉身心压抑,晚上睡不着觉。”吴先生最近在医院开了治睡眠的药后,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会上瘾,一直不敢多吃。王琴良仔细询问了吴先生近期服药情况,安慰他治疗失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着急。他还将吴先生服用的药物拍照咨询医生,让吴先生安心。在得知一名物业经理与吴先生关系不错后,王琴良旋即通知物业经理前来,接力开解吴先生。

14时许,吴先生情绪逐渐平复。回到派出所的王琴良仍放心不下,继续通过企业微信政务版对吴先生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深度“话疗”。直到当晚,在持续的开解下,吴先生给王琴良发来一条消息:“义乌真是个温暖的城市。”

2024年2月起,义乌市公安局开始落实“家庭警察”模式。上溪派出所是全国第一批“枫桥式派出所”,17名民警通过企业微信政务版连接辖区超过5.5万居民的微信,接受群众求助、答疑解惑、线索举报和防范宣传等事项,将警务触角延伸到最末端。

王琴良就是“家庭警察”中的一员。虽是90后,但王琴良已是拥有10年警龄的“老民警”,工作日程就是下社区、走村居,与辖区群众保持联系,微信步数每天都超过1万步。现在,他在走访过程中都会通过企业微信政务版添加居民微信。这样,群众在微信上就能找到”警察蜀黍“,许多问题得以提前排解。王琴良说,他的朋友圈已添加了超过2000名居民微信,但仍然“不够”,“辖区里面可能有三、四万人吧,我的目标是80%的群众都有我们的政企微信(企业微信政务版)。”

所长陈志华介绍,上溪派出所主要通过企业微信政务版开展反诈宣传、警民互动、重点追踪关注居民,许多潜在矛盾与风险被提前排解。因此,尽管大家每天需要回复20到30条微信,但出警数量却少了,派出所的群众安全满意度也超过99%。以反诈为例,现在群众遇到疑似诈骗,可以微信截图先问问自己的”家庭警察“,整个辖区近14万人,干预后的被骗率是为零。

(王琴良在社区走访。)

目前,义乌公安局14家属地派出所全面升级基层数字化警务模式,打造警民零距离的互动式“家庭警察”品牌,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量添加辖区群众居民微信,目前已添加了222万居民微信。

“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是我们‘家庭警察’的职责。”作为辖区近5万居民的“家庭警察”,王琴良说,多一点关心可能就能阻止一场悲剧发生,只要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掉,花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