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6次提到就业,特别强调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高等学府,高校在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以“党建+”为有力抓手,推动党建和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正逐渐成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力量。
“党建+思想引领”促进毕业生正确择业。高校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就业工作活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党管人才”政策落实。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就业指导纳入党支部工作内容,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贯穿于党员日常教育的各环节,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宣传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就业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依托课程思政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必修课程中厚植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培养、诚信教育等相关内容。三是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邀请合作企业、知名校友入校开展职业生涯讲座,引导学生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认清就业形势,明确择业方向。四是深入探索“教授茶歇”、“心灵驿站”、“午间谈心餐”等新颖思政工作方式,在日常的点滴中关爱学生,加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创新创业等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尽快投身求职行动,尽早落实毕业去向,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当中,自愿支援西部发展、乡村振兴,自觉树立服务基层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
“党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力。一是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深入挖掘和培养校内就业指导专家,适当邀请企业内部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师等人员入校指导,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指导会”,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守法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实时开展简历修改、职业咨询和就业手续办理等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就业育人作用,调动教师党员对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引导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科研指导、带队实习中融入就业指导与服务,推动就业指导和教学科研双促进。实行教授、优秀青年博士兼职做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专业教师在考研指导、就业引导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就业育人的有机结合。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积极组织“优秀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探寻优秀校友企业”、优秀校友就业、考研讲堂等活动,搭建往届优秀毕业生党员与应届毕业生交流的平台,利用朋辈榜样及校友资源的激励和帮助,让毕业生们在求职路上少走弯路,多长见识,实现早日高质量就业。
“党建+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成长成才。以“精准”为目标,以“服务”为抓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帮扶指导做细做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学生党支部书记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契机,多角度、全方位听取学生党员同志的意见和想法,重点分析和关注他们及他们所了解和反馈的就业思想、就业心理、求职准备等动态,对毕业生党员就业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及时跟进。二是利用毕业生党员分别分布在各班的特点,搭建“1+N”班级帮扶小组模式,毕业生党员担任所属班级的就业小组组长,根据所在班级总人数和党员人数比例计算得出各组组员人数,组员一般为8人左右,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实习、备考、求职等实际情况由组长和同学们双向选择构成,小组形成后组长全程跟进帮扶,反馈组员的学习、思想动态,不放弃每一个组员,直到所有组员就业,且鼓励组员之间互助,进行资源信息共享,相互扶持。三是将非毕业班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按照班级、专业或就业意向类别分类成立就业服务小组,负责从各级各类招聘平台搜集整合优质就业信息,根据学院统计的毕业生就业意向需求,快速、精准地推荐给学院未就业毕业生,并及时更新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台账及就业问题,反馈给学院负责就业管理的辅导员老师。四是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教师党员责任区,教师党员针对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定期与困难毕业生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求职意愿、就业能力,根据帮扶对象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跟踪求职过程,并充分挖掘身边资源,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力争在就业帮扶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党建+就业成效”激发和调动党建及就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的长效激励机制,制定以工作机制、指导服务、日常管理、工作绩效、工作特色、其他重大事故等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再分类设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按照不同权重给予评估,对在“党建+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进行荣誉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外出考察、评职晋升、学习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打出系列组合拳,将高校党建工作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深度融合,做到两者同频共振,不仅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了新方法,也显著增强了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更是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作者:单福寿,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