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是关系国家大局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湘潭湘乡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扛起乡村振兴责任,在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乡村振兴全局中找准烟草产业发展方位,充分发挥烟草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主动融入、积极作为、精准施策,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共同富裕尽责出力。
体察民情解民忧 助农帮扶暖民心
“李经理,快来尝尝我们家刚刚炒出来的吊瓜子,这是自家种的,味道比较特别。”湘乡市月山镇零售户陈老板说。
“陈老板,这吊瓜子香味好浓呀,据我了解,市面上的吊瓜子要四五十元一斤呢!”
“这是前几年的行情价了,这两年大家看到吊瓜子的利润比较大,扎堆种植,收购价下跌得比较厉害,现在我们村还有很多吊瓜子没有卖出去……”陈老板一脸愁容地说。
湘乡市月山片区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指导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特色农产品——“吊瓜子”产销相关情况。据了解,瓜蒌(俗称吊瓜子)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尤其微量元素硒、维生素E的含量都很高,经过清洗和炒制后可以当零食。吊瓜对土壤要求不高,既适合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且一年种植投入,五年收获受益,省人工、省成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随着吊瓜种植产业发展壮大,月山镇的吊瓜总产量不断提升,集中扎堆上市,供大于求,且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单一,造成吊瓜子滞销、价低的困境。
“帮扶就是要结合实际,找准发力点,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湘乡市局党总支得知情况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月山镇吊瓜子产业现状和实际困难,牵线搭桥,组织“下游”农户与“上游”生产厂家进行对接,谈妥收购单价、收购规模等一应事宜,动员湘村好物推荐官进行推介,打出本地农产品特色,带领村民共同创业增收。
串联农业产业链 提升产品竞争力
生吊瓜不耐储存,必须尽快进行清洗、炒制,方可延长储存时间。因此,帮助村民解决吊瓜子的加工问题成了第一要务。月山镇金坪村的本土炒货加工企业——康同盛炒货厂,主营业务就是加工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老板在长沙高桥市场有三家店面,专门经营炒货批发、销售业务,且已经经营了近二十年,其生产的炒货销往长沙、广东、广西等地,拥有比较成熟的销售渠道。
湘乡市局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对康同盛炒货厂进行走访调研,商议扩大产品加工规模,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解决村民燃眉之急。经过磋商,炒货厂负责人表示将专门设立帮扶车间,帮助解决农户加工和销售困难,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此外,湘乡市局还积极当好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农特产品连接的“红娘”,对有意愿、有特色的农特产品企业开展指导帮扶,争取做到一企一标,鼓励企业及早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品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走出一条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
线上线下齐发力 销售渠道再拓宽
“加入‘湘村636’,不仅拓宽了普通的业务范围,我们店还成为月山镇特色产品的销售点,成了宣传家乡好物的‘活招牌’,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招商引资的作用……”“湘村636”月山镇振兴连锁超市金坪店王老板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湘乡市局主动搭建活动平台,挑选特色商品,将吊瓜子、烘糕、湘莲等特色农产品引入“湘村636”“湘汇636”加盟终端进行展出和线下销售,设置乡村振兴专区,以扶农助农的农特产品专柜呼应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为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当好家乡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湘乡市局前期遴选的13位“好物推荐官”组成最强助力团队,为本土农特产品“代言”。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电商平台,月山镇进行一场一场大规模直播带货活动。直播过程中,“好物推荐官”们详细为屏幕前的群众介绍吊瓜子的生长环境、营养价值、制作工艺等内容,参与线上活动的群众最高2700多人,最多一次销售近一吨吊瓜子。各类直播活动帮助月山镇吊瓜子迅速在网上打开销路,有效推进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实实在在助农增收致富。
在物流快递上,向邮政公司申请以最低标准执行物流费用,对每件农副产品销售包裹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加快农特产品上行网络销售,进一步减轻网商运营成本,提升竞争优势,激发本地企业和广大社会青年开展网络销售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承载的是行业使命。下阶段,湘乡市局党总支将积极探索创新农特产品销售模式,更好解决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问题,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提升困难群众“造血”功能,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为描绘湘乡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贡献烟草力量。(袁卫瑜)
(袁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