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来源:中国网    2022-11-03 17:12
来源: 中国网
2022-11-03 1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2022年10月31日上午,第二十届2022 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在绣惠街道王金村举行。中国未来研究会代表吕中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代表方先威应邀参加观礼活动,济南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刘振伟、闫坤、王永祥,各界企业来宾及章丘区领导马志勇、王长军、李宝燕、王勇、黄洪占、赵淑新、丁兆方等参加活动。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是:中国未来研究会吕中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方先威、中国(俄罗斯)境外企业联盟赵卫星、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贸协会史志勇,特邀企业界来宾是:山东高速齐鲁集团任全刚、中翰经济发展集团李建鹏、山东达辰集团谢沈阳、二十二城供应链集团孟庆永、上海旗誉公司郭小可、习翰生态农业公司刘劲松等企业家代表。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在活动中致辞,他说,章丘生态优美,山水形胜,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稻、高官寨甜瓜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其中,“高大脆白甜”的章丘大葱更是闻名全国。章丘大葱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章丘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章丘最负盛名的特色优势农业资源。2017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认定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一直以来,章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章丘大葱产业发展,从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农业科技等方面,不断加强章丘大葱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形成了“绣惠”“万新”“绿蕾”“泉头”等一批市场品牌,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等系列荣誉。2018年,济南市将章丘大葱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进行了重点打造;2021年,山东省将章丘大葱列入首批13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章丘大葱的品牌价值达到52.91亿元。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迄今已连续举办19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届大葱文化旅游节以“乐享丰收、‘葱’向未来”为主题,活动丰富、引领前沿,将有力推动大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正处级领导干部刘振伟致辞

在第二十届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活动上,地方政府特别邀请了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俄罗斯)境外企业联盟、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贸协会等各界的朋友们,同时,邀请到了中农发集团、中翰经济发展集团、习翰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二十二城供应链集团、上海旗誉天下农业集团、山东高速建设集团等企业界朋友们,主办方真诚希望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多关注章丘、多牵线搭桥,大家携手同行,合作共赢,共创乡村美好未来。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章丘区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发布了章丘大葱文化旅游线路。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签约仪式。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农产品品牌授权仪式。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就本次活动的胜利召开,发来贺信。贺信中说:尊敬的章丘区委、区政府及章丘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值此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之际,第二十届2022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胜利召开,谨代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章丘大葱,中华五千年农业文化的缩影。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章丘大葱为西域莱伯,现如今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再为“和事佬”,再启新征程。

衷心祝愿人文章丘“和”汇天下,祝齐鲁乡村产业兴旺。祝2022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圆满成功。

2022中国 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活动举行

  颁奖仪式。

最后,与会领导和参加活动的来宾共同启动了“2022年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结束后,区领导、企业来宾参观了章丘大葱品鉴活动展、农产品展、非遗文化展、现代农机展。

 

(佚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