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数字孪生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数字孪生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18 11: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18 1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6月16日下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数字孪生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议室和线上并行隆重举行。该专委会是以支撑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宗旨,研究探讨面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孪生理论方法、技术平台以及规划建设治理体系标准规范,开展数字孪生城市示范案例推广和评估,由致力于数字孪生城市理论方法、规划设计、平台研究、应用示范等的创新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自愿组成的学术团体。

在此次大会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郑州、沈阳、重庆、香港、台北等多地的16所高校、20多家规划研究机构、9家企业、7家政府行业部门的专家委员与特约嘉宾70余人在腾讯直播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有超过1000人在线观看大会直播。

中国城科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段霞教授主持专委会成立仪式。段霞介绍了专委会成立背景、筹备情况以及参会嘉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余刚院长宣读专业委员会批准文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研究员为专委会的成立揭牌。主任委员单位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进,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研究员依次致辞,充分肯定了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成立的重大意义,对专委会的成立和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其中,程进副院长期待专委会把握数字中国时代发展战略机遇,以数字孪生技术方法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律、核心技术、平台体系、标准规范,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贡献力量。陈锐研究员阐述了未来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强调需要关注应用场景创设、政产学研融合的社会动员机制以及前瞻领域的解决方案,同时,非常期待专委会与中国科协共同为未来城市发展打造中国旗舰,为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和市民的共荣提供重要力量。吴志强院士表示数字孪生助力未来城市发展特别重要,专委会的建立是城市科学和城市未来科学在规律把握、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向前发展的新的一步。龙瀛研究员认为专委会的成立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重要需求,作为城科会的兄弟专委会,大数据专委会主要探索大数据开放、数据计算等方面,与侧重于方法、理论和实践及其融合的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在未来会有广泛地合作与交流。

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段霞教授
城科会现象
腾讯会议室线上参会
余刚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先生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为专委会成立揭牌
程进
陈锐
吴志强
龙瀛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研究员作了关于“数字孪生城市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仇部长清晰梳理了数字孪生的发展历程、基本框架及价值所在,并以广州等4个城市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实践为例介绍了数字孪生在城市智慧管理、建设管理、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应用的丰富场景,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认知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仇部长指出数字孪生城市具有迅速的迭代性,这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值得期待,没有自我演化能力的数字城市只是一个机械模型,不具有生命力。现实的城市是有生命力的,数字孪生的城市也应该具备如此生命力。

仇保兴部长的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谭建荣教授主旨演讲的题目是“数字孪生与数字化转型”。谭院士从数字孪生的基本内涵出发,提出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的6大关键技术,可以拉动发展的十大产业。谭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数字孪生是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城市科学规划与仿真模拟的重要方法。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普及,数字孪生已经超出了仅强调虚拟控制、虚实结合阶段,在城市转型、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城市构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互相映射,数字孪生可以用来进行城市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城市的预测与发展规划等。

谭建荣院士的主旨演讲

高峰论坛上半场由中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乔卫兵研究员主持。来自业界的四位专家对数字孪生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作了题为“元宇宙与未来城市”的报告,就元宇宙与未来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强调通过元宇宙来理解未来城市,未来将是一个集成化的、融合的而非碎片化的、单点的数字城市,其融合了生活、产业、创作,这种融合一体化程度将远远超越物理空间的城市载体。深圳零一学院讲座教授与执行院长、神州控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相韶华在“在元宇宙空间我们能孪生出一个超级智慧城市吗?”的报告,从元宇宙起源、身份认证、价值构建、沉浸式体验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未来数字孪生技术和智慧城市平台可能会成为构建元宇宙的一个大接口,沉浸式的体验会形成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新的互动和数字人生。超图软件副总裁、平台BG总裁白杨建“GIS 赋能数字孪生”进行了阐述。该报告认为,新生代GIS是数字孪生的核心基础技术,能够助力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基于GIS技术对于真实空间的全要素管理可以成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体系总体部副主任、数字孪生事业部主任江帆就“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理论与数字孪生平台”进行了报告,其认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将城市治理从人对物的治理框架转变为人对人的全新视角,从构建虚实共生的模型体系,到计算城市、模拟城市,实现多元共治、规划保障、协同应用。

乔卫兵
赵国栋
相韶华
白杨建
江帆

高峰论坛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原院长、竞争力与评价中心主任赵彦云教授主持。共有三位专家从理论到实践,对于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提出思考和设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作了题为“社区安全生活圈的治理与效用”的报告,从人的时空行为思考出发提出构建社区安全生活圈的重要意义,对该生活圈的划分与规划以及如何应对居民日常行为的供需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构建具有弹性边界的、考虑居民行为的、多维协同治理的社区安全生活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周素红教授进行了有关“智慧社会与安全韧性城市”的演讲,对智慧社会的发展与安全韧性城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思考了智慧社会、空间虚拟化和城市脆弱的关系,对于怎么推进智慧社会下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重要看法。清华大学《城市设计》副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成员杨滔作了题为“未来城市的设计”的报告,从未来城市设计的缘起到认知形成进行了介绍,从通感城市、健康城市、数字孪生方面就未来城市设计的现有实践和规划设想进行了展示,引导对未来城市的畅想。

赵彦云

 

柴彦威
周素红
杨滔

最后,专委会秘书长段霞教授进行了闭幕总结,对各位专家精彩纷呈的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专委会能够在城市科学理论创新与城市规建管业务、IT企业技术实践实现真正的跨界融合、共建共享。基于共有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理解城市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还原性等复杂系统特点,理解城市应该具备的智慧生命体特征,进行数字化表征和孪生智控,探索数字技术条件下城市未来的可能方向,让城市未来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