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typo_d
海洋占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海洋占地球水资源的97%;
据估算海面之下养育了约80%地球上的生命;
海洋约95%的区域至今还未探明;
约85%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属于未知;
约90%的海洋资源未被合理利用。
我们对海洋的了解甚微,不仅源于对整个地球的理解仍然不够,也在于进入深海、探索深海的难度极大。
随着中国对于深海探索和科考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人类对深海各个层面的研究、深海新概念设备的创新发展、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寻都有了新的可能。
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系列深海装备集群,形成了万米级探测和作业能力,基本实现深海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沧海”号、“凌云”号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洋底高清视频直播;
“海斗一号”填补了我国全海深自治遥控潜水器空白;
“海燕-X”刷新了水下滑翔机世界深度纪录……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特邀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等深海相关专业机构作为指导单位,联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共同向全社会发起第一届中国深海创新设计展,2021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作品征集。
作品征集为期原定三个月,因疫情原因将延长截止日至2022年5月1日。
本届创新设计评选以“进入深海”为主题,旨在发掘并支持海洋公益设计、水下设备创新设计、深海科普文创与深海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及作品。我们也希望让科学与艺术碰撞的火花,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来关注中国深海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
组织架构
指导机构: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
主办: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承办:
深海狮子鱼
协办: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文化创意服务中心
合作机构:
中国大洋协会、南海科技传播中心、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一善书店、
深圳亚洲铜、布鲁可积木
合作媒体:
CGTN(央视国际)、果壳、
爱范儿、Global Design、
工业设计俱乐部、Interni设计时代、
NYT for Kids China栩栩多多、UnidesignLab、
网易艺术、艺术中国、在艺App
学术支持(A-Z)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系
专业评审
本活动设专业评审委员会,其中初审评委由学术机构代表、合作媒体代表、合作机构代表组成,终审评委由特邀深海专业科技评委与人文艺术专业评委组成;
深海科技终审评委(A-Z)
盖广生
原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兼职教授
姜晓虹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李景光
原国家海洋局国际司司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向长生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发展处处长,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叶聪
中船集团第七〇二所副所长,“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
人文艺术终审评委(A-Z)
陈冬亮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
韩松
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马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苏丹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投稿方向
海洋公益设计方向
在海洋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深海文化人才支持等公益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水下装备创新方向
在水下交通工具、穿戴设备、研究型设备等工业设计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深海科普文创方向
在海洋科学宣传、深海文创设计、深海文化倡导等文创领域进行的创新艺术表达、项目设计或产品设计。
深海文化传播方向
基于深海科考成果、深海工程、深渊环境、深海生物、未来深海等领域的视觉表现,以艺术手段助力深海文化传播,不限于传统媒介,鼓励创新型跨媒介表达。
评选设定
海洋公益设计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水下装备创新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深海科普文创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深海文化传播方向
终选10名入围,设1名最佳作品,2名优秀作品。
特别贡献
对深海科技与文化融合具有深远影响和贡献的评委会推荐作品,设1名特别贡献作品。
评选标准
01人文公益、善意关怀的正确价值观;
02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03具有严谨的科学标准和完整的阐述能力。
鼓励与荣誉
01资金扶持
最佳作品获得者(含特别贡献作品)将获得RMB 10,000元;
优秀作品获得者将获得RMB 2,000元。
02线下活动
荣誉获得者将有机会受邀前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参观“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等深海科考装备与母船,并有机会参加海洋科考活动。
03荣誉证明
最佳作品、特别贡献作品、优秀作品及入围作品将获得荣誉证书。
04跨界合作
组委会将支持促进参选作品与合作机构、领军品牌的跨界合作,包括政府推广、公益合作、版权授权、投资合作、学术研究等。
05媒体推广
荣誉获得者不仅将获得合作媒体网络的全渠道推广,还将有机会获得专业人文设计媒体的专题报道。
投稿要求
01范围
已完成创作的作品成品、样品、或还未制作出来的设计图、规划方案皆可参赛(评审环节中,作品实用性也将是考量因素)。
参加者需在报名表中确认作品方案的完整原创性、无版权纠纷。
02格式
-请在官方渠道链接中完整填写申请表格
-平面视觉作品请附文字阐述意图;跨媒介项目或产品设计请附图文资料诠释创作思路或设计过程。请排版后存成PDF文件并不超过20页
-图片:JPEG格式、300 DPI以上、不超过5张图片
-视频(如有):MP4格式,长度在5分钟以内
*提交的投稿文件请统一打包成1个文件夹,压缩文件总大小请控制在30M以内
03联系方式
有问题请邮件联系主办方:info@bcaf.org.cn或给微信公众号“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留言
04公布渠道
-组委会的书面及电话通知-合作机构及媒体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
报名通道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征集条款条件:
关于作品原创性
参加者承诺所提交的作品是由其独立/共同创作/委托创作完成,不存在违规、侵权、违背公序良俗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
参加者承诺对所提交的作品拥有相关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或为所有权的权利人。如参加者不是所提交作品的合法权利人,则必须在报名前与权利所有人达成投稿参与的相关协议或共识,并提交权利转让或许可的协议,同时将相关证明发送至官方邮箱。
如违反上述条件,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该作品的资格,并撤回其相应的荣誉。主办单位对于任何因违反上述条件而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诉讼、索赔、损失、破坏、成本及费用不承担任何责任,由此给主办单位及相关机构造成损失的,应由参加者自行赔偿。
关于主体争议
参评的作品必须由其所有权人,或设计/创作该作品的个人、团队、企业,或委托设计/创作该作品的客户报名参与。同一件作品只能由一个主体申报,若同一件作品出现多主体申报的情况,则相关主体需自行协商后确认申报主体及荣誉分配等相关事项的协商方案,否则将视为无效作品。
关于上传信息处理
参加者所递交的个人资料仅用于征集评审工作,主办单位将确保参加者的个人资料不外泄或作商业用途。
参加者认可主办单位将其作品用于征集相关的宣传、展览以及其他非商业性质的合理活动。未经主办单位和参加者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将参评的作品进行任何形式的再创作、生产、销售、宣传、出版、展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或宣传等,主办单位和参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于征集评审结果
评审团由全球行业代表的专家学者组成,将凭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行专业的评选。评审团对评审结果享有最终决定权,本次征集将不受理有关评审结果的上诉。
图片来源:深海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