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非遗大片来袭 带你去宝藏恩施寻宝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能代表其市民的生活方式、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通过《宝藏恩施 非遗》系列纪录片,可以看到恩施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开放现代的城市形象,更可以感悟到恩施非遗的魅力所在。

恩施非遗大片来袭 带你去宝藏恩施寻宝

来源:中国网 2022-01-19 17: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能代表其市民的生活方式、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承载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升华演绎。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内少数民族众多,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绚烂美丽,承载了恩施州各民族的生命记忆,彰显了他们活态的文化基因,如匠心传承的坝漆,风味各异的美食,质朴明艳的西兰卡普、天然醇香的恩施玉露……这些传统制作技艺手法都是恩施人民的骄傲!

为了让恩施非遗被看到、被了解、被热爱、被传承,让古老非遗绽放新的光彩,恩施州文旅局宣传营销推广中心联合百度精心策划了一档有价值、有深度、有意义、有情怀的系列纪录片《宝藏恩施 非遗》,采用微记录的拍摄手法,结合恩施的本土文化,以平凡的人物视角展开叙述,不仅让大家看到代代相传的古老技艺,也充分展示了宝藏恩施非遗的魅力及匠心传承的精神。

从1月20日开始至2月底结束,恩施非遗系列纪录片《宝藏恩施 非遗》将通过百度新媒体端口持续进行宝藏恩施六大非遗文化(美食、舞蹈、技艺、音乐、南剧)宣传,向大家集中展示恩施州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恩施非遗不再拘泥于传统观赏体验模式,而是打破常态,以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多角度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神秘、高深,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非遗”的痕迹。那么,此次《宝藏恩施 非遗》系列纪录片展现了恩施当地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非遗文化遗产呢?

01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南剧

南剧, 鄂西南素称人大戏(施南调),属皮黄腔剧种,流行于恩施州来凤、咸丰、鹤峰、宣恩、建始、恩施等地,是皮黄腔系中的重要剧种。恩施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6月,南剧(来凤、咸丰)被 国务院 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景图

02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坝漆技艺

制漆技艺,“坝漆”因产于利川市毛坝镇而得名,被誉为“国漆”“涂料之王”,当地人凭借祖传、师传及实践经验,利用特定的器具,在自然环境下加工,经多种调制可形成品类繁多的精制生漆。2021年,坝漆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实景图

03省级非遗代表项目--恩施玉露技艺

恩施玉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其外形匀整、紧圆、挺直、色绿,毫锋银白如玉,其制作过程需遵循十大技术要领,四大传统手法精制而成。目前,恩施玉露被列入中国现代名茶品目,位居湖北省现代名茶之首。2014年,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景图

04省级非遗代表项目--西兰卡普技艺

西兰卡普,土家语,汉语意为“土花铺盖”或“土家铺盖”。它是以麻、棉纱为经,以多色彩的粗丝、毛绒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编织而成的手工织锦,以其高难度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纺织中的文化艺术品。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实景图

05省级非遗代表项目--滚龙连厢

滚龙连厢因“滚”而得名,是宣恩县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是民间艺人把传统的连厢、莲花落和演唱巧妙地融于滚、舞和歌中,并吸收部分民间杂耍和地方戏剧中的武功精华,加工提炼而形成的连厢新舞种。2009年,滚龙连厢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景图

06省级非遗代表项目--丝弦锣鼓

丝弦锣鼓,起源于薅草锣鼓和耍锣鼓,是传统锣鼓与戏剧艺术嫁接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当地吹打乐的重要表演形式。太和街村丝弦锣鼓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苗鼓,这种土苗结合的方式,增加了表演的观赏性,更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2007年,《丝弦锣鼓》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景图

07州级非遗代表项目--榨广椒制作技艺

榨广椒,也称为鲊尖椒,鲊金椒,酸面,面果子,是湖北省宜昌、恩施地区的特色小吃。其制作过程是将新鲜红辣椒剁碎与磨成粉的玉米面,加佐料后装进坛里压紧,密封一段时间就成了微辣的榨广椒,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与其它食材一同烹饪,榨广椒其纯朴的手工制作技艺一直延续至今,广为流传。

  实景图

08州级非遗代表项目--包谷酒酿造技艺

包谷酒酿造技艺,产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村,由于地处海拔1200米的武陵山脉,为酿造包谷酒的原材料玉米(包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袭北宋纯手工酿酒古法,以富含硒元素的包谷和山泉水为主要原料精酿而成,具有纯天然包谷酒独特的清香、绵甜的特点。

  实景图

南剧、坝漆制作技艺、恩施玉露技艺、西兰卡普技艺、滚龙连厢、丝弦锣鼓等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包括榨广椒、包谷酒等恩施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这些可谓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活化石"。在恩施,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而是随处可见的身边美好。

通过《宝藏恩施 非遗》系列纪录片,可以看到恩施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开放现代的城市形象,更可以感悟到恩施非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记录了恩施文化的痕迹,也代表着荆楚文明的底色与基因,让古老的非遗不仅“活”在了当下,也为恩施与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

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