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长三角“十四五”医药创新发展论坛日前在上海举办。会议以“创新生态 耕享未来”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近百名国内政、产、学、研、医、用、商、金、介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聚焦生物医药创新,共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共促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
联盟创始发起单位、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各个赛道百舸争流,每一个赛道的科技突破之后都可能形成上百亿、上千亿规模的产业。生物医药企业应该珍惜并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的难得机会,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牵住世界前沿技术的“牛鼻子”,突破“卡脖子”难题,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高端制造走向全球贡献力量。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作为院内协同理事发起共建的十个创新平台之一,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相关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并取得更大的进步。
联盟创始发起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表示,助力为中国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和赶超国际,积极为国家参与医药产业国际竞争,积极探索医药新发展格局等更高层面的一系列问题是联盟同仁的共同初心和使命感受,也由此形成了对联盟定位、工作方向和目标的一致共识,联盟创建的初心使命与联盟的宗旨定位也将是联盟今后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实现其他战略目标推进的坚实基础。
联盟创始发起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为联盟未来工作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做创新的事,长三角在中国医药创新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最近三年贡献了我国一类新药约70%,联盟成员们活跃在产业的前沿,前瞻性的工作非常重要。希望今后联盟的工作,能够聚焦创新,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推动解决制约创新的瓶颈问题。二是务实地做事,创新发展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国际化的视野,也需要落地时效,期待联盟在助力高校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初创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方面获得成果。
联盟理事代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包括mRNA为代表的其他新治疗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和医学领域的崛起,传统的医药行业正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生物医药的研发与医生、医学科学家、医疗机构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作为一家医疗机构,我们在医药创新中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这里面我们既往有很多的思考。诸如如何加强临床研究能力、如何提升临床试验能力、如何鼓励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参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也有一些一直在努力的实践和探索,如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临床研究机构发展提出的“三个注重”的要求(注重发挥特色优势,注重形成科学体系,注重拓展合作网络),我们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使上海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创制的策源地。
同期,举办了长三角“十四五”医药创新发展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线上)表示,我国医药产业目前的快速发展和突出成就得益于创新生态,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将是创新生态的升级和优化;长三角“十四五”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词是“一体化与高质量”,联盟工作的开展理应紧扣该核心要求以保障创新和促进创新;医药产业良性发展有三高(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希望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也能做到三高(起点高、定位高、成效高),希望与联盟成员们一起积极推动长三角医药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跨越发展、赶超国际的改革试验田和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早日实现。
本次大会由商创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主办,由商创院理事、大健康所副所长、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安根主持,并得到了恒瑞医药、迪安诊断、信达生物、天汇资本、阿斯利康中国、红杉中国、泰格药业、君实生物等副理事长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