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的工作装——从工作装更替致敬改革开放43年光辉历程

都说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记忆,它展示出时代特点、经济及文化的变迁。记得我穿上的第一身工作装极似今天的牛仔服,按照布料叫法俗称“劳动布”工作装,湛蓝色,布料僵硬缺少柔韧性,如同帆布一般,手感粗糙。

我身上的工作装——从工作装更替致敬改革开放43年光辉历程

来源:中国网 2021-11-22 17: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都说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记忆,它展示出时代特点、经济及文化的变迁。工作制服的更迭记载了企业的成长历程,也展示出行业以人为本,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敢于担当,与国际接轨的矫健步伐。当我再次回忆那段奋发图强岁月,波澜壮阔改革开放43年的辉煌成就浓缩在身上一套套工作服的更替之间。

三十多年的复烤经历,我在车间里穿过“蓝、绿、黄、灰”四个以金黄为本色的工作服,起初两年至少定制一身,论工作中的劳保待遇,在统一着装上,行业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吸取先进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关爱员工健康,紧跟先进企业步伐,比周边好多单位提前多年,是最早穿上统一工作装的行业。

记得我穿上的第一身工作装极似今天的牛仔服,按照布料叫法俗称“劳动布”工作装,湛蓝色,布料僵硬缺少柔韧性,如同帆布一般,手感粗糙。优点是,极其耐磨,是设备维修师傅的最爱,活干累了席地而坐也不必讲究,在设备上爬高上低、钻到设备底部,穿着它也极其方便,穿上它宛如厚厚的皮囊,干活时多了一层保护,这款现在看来颇为粗糙的制服,在当年,却是引领劳动大军劳保制服普及的先行装,惠及千千万万辛勤付出的劳动者,特别是在那个以深蓝、军绿、灰色为主要颜色的年代,带来了一抹亮色。

那时我的岗位是车间的开机工,怀揣对新生活的憧憬,每天披上工作装,准点启动设备,把千家万户收购来的产品再一次复烤,调节水分,供给工业企业。随着行业飞速跨越发展,我身上的工作装迎来了全新设计,简洁不失呆板,新颖实用,围绕着金黄色的耀眼色泽,在橙、柠、青、黄之间选取,一年一色,用料极为皮实讲究,其中,有一套设计精巧,岗位牌可插在上衣口,穿在身上极显清爽干练。这身工作装,下班未换,一眼就能认得出,惹得多少路人投来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2003年9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年辅助工也穿上了统一颜色的工作服,穿出企业的味道,穿出金黄的颜色依然是企业管理者的理念,烙印明显,辅助工统一列队上下班,统一时段到岗位也成了厂内一道独有风景,这一做法一直保持到现今,同时,职工劳保服得到了质的提升,分工作时和非工作时制服,给全员定制西服,厂内重要场合,青一色着装,机关后勤人员周一至周五必须穿西装,衬衣领带,一是凸显对客户的尊重,二是培养加工型企业服务理念的养成,与商业社会充分融合。

随着技改成功,企业再一次迎来发展良机,搭上改革开放提速前进的东风,设备集成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工质量加工水平一跃成为行业佼佼者,那时厂里常有客户驻守,产品供不应求,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作为楚雄厂的一员我们格外自豪,论设备工艺的话题,我们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处处充满自信和从容,我们用国产的设备加工出媲美进口设备的产品,加工保障能力、加工指标,享誉全球,企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云南复烤公司成立,楚雄复烤厂迎来第三次发展高峰,我身上的工作服不但样式改进,休闲西装上升到了品牌定制,工作服灰色和蓝色依然是企业最爱,设计者从物态中捕捉灵感,蓝与灰成为主色调,每一款颜色都与业态密切相连,寄语其中。还分春装和秋装,满足不同季节更换,制服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市面最新款,公司LG、拉链、内袋、臂包设计巧妙,人衣一体更突出,面料注重环保,注重人体健康,多采用植物纤维和棉质类,穿在身上极为舒服,特别是近两年的藏青色,即有“劳动布”的遗风,又不失大方简约的优点,任何场合穿都不丢面。岗位上统一着装,既保护劳动者又彰显企业风格,赋予同向目标、价值、理念寓意,展示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内涵。

改革开放43年,不同的制服记录着一个个历史画面。从一套套工作服的更替间,简陋到新颖,我切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楚雄复烤厂的发展历程。作为新时代的云南复烤一员,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客户有需求、满足我来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抒写着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楚雄复烤厂 李章、马红奎)

 

(李章、马红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