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当心互联网医美广告的“美丽陷阱”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加上“网红效应”的综合影响,公众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提升。愈演愈烈的医美乱象不仅折射出一些人的“容貌焦虑”,也反映了“美育”的狭隘化倾向。

产业观察:当心互联网医美广告的“美丽陷阱”

来源:环球网    2021-11-10 10:19
来源: 环球网
2021-11-10 1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当心互联网的“美丽陷阱”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加上“网红效应”的综合影响,公众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提升。医美作为一种“颜值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医美来提升颜值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供需不平衡,“黑医美”乘虚而入,导致当下医美行业乱象丛生,叠加“互联网效应”,造成更多的“美丽陷阱”。许多线下的非法“美容诊所”“生活美容作坊”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平台上的美容机构,超越范围经营、违规经营;无孔不入的虚假医美广告在互联网上“满天飞”,令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甚至通过网络直播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相关联……为了吸引消费者,“黑医美”可谓花样百出。

为规范互联网医美行业发展,监管必须出重拳。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编造用户评价、直播带货等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

愈演愈烈的医美乱象不仅折射出一些人的“容貌焦虑”,也反映了“美育”的狭隘化倾向。蔡元培曾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可见,社会需要更多元、更丰富的审美体系,不能被“容貌焦虑”绑架。

规范医美市场营销宣传,还要把监管工作持续做细做实,不仅要清除虚假、夸大宣传等弊病,也要大力整治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的乱象。同时,互联网平台要“守好门”、“把好关”,一方面通过平台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让网上的“黑医美”广告无处遁形;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曝光,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整治措施,多地也启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引导医美行业正规化、规范化发展。相信在多方努力下,互联网“美丽陷阱”将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没市场。

(责任编辑:单征宇)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