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华熙生物第三次携手江南大学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平台

知行合一,华熙生物第三次携手江南大学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平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25 15: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上日程,如何促进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发展,加快生命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10月21日至23日,由华熙生物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生物活性物·功能食品与肠道皮肤大健康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本次论坛聚焦功能食品和肠道皮肤大健康主题,数百位生物材料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参会。与会嘉宾就功能食品的现状、前景以及对国民健康的重要意义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第三届“生物活性物·功能食品与肠道皮肤大健康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功能食品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国人的健康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对功能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功能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中活力十足、空间巨大的领域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在论坛发言中表示:“WHO报告指出,在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膳食仅次于遗传,《柳叶刀》杂志也有研究报道将16.2%的疾病归因于膳食。因此,发展食品制造技术和开发功能食品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在陈坚看来,本次论坛不仅是专业性的学术活动,也为从事生物活性物的产、学、研各方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在论坛发言)

作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华熙生物确立了“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功能性食品是其中一环。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表示:“中国人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好’发展到如今‘吃得健康’,追求健康、美丽、快乐的新生命体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下功夫,去发现、获得更多的生物活性物。华熙生物作为产业方,长期致力于打通‘产学研’。今天的大会就是一个碰撞更好方向和内容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华熙生物努力为社会和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物活性物,最终使中国健康食品能成为国人安心、可靠的品质选择。”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论坛发言)

在本次论坛上,江南大学教授周景文认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实验室开放日、专题科普等活动向公众介绍功能食品的相关知识,像华熙生物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功能食品的知识普及之中。

在功能食品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学术界、产业界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跨领域的交流互动平台,可谓正逢其时。

“把论文写在华熙生物的车间里”

2019年和2020年,前两届高峰论坛分别在山东济南和江苏无锡举行。今年已经是华熙生物第三次作为主办方之一,举办生物活性物高峰论坛。连续三年主办论坛的背后,是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的担当和梦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情况:一边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未得到及时有效转化,另一边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缓慢。针对这些问题,华熙生物早已给出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答案。自成立之初,华熙生物就一直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六大研发平台。其中,发酵技术、合成生物学、应用机理3个平台致力于基础研究,完成0到1的物质发现;配方工艺、交联技术、中试转化3个平台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聚焦于1到10再到100的产业化发展。

(华熙生物的济南研发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从某种程度上说,华熙生物深耕生物活性材料领域越久,就越能感受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更能意识到作为行业龙头的所肩负的责任。正如赵燕所言:“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就要求行业实现变革和升级。行业的变革和升级绝不是表面功夫,需要实实在在的生物科技和生物活性物做支撑,生产出包括功能食品在内的优质生命健康消费品。”

因此,华熙生物不仅注重企业内功,还积极探索“产学研”模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开展科技研究和产业转化合作。从行业共同进步角度出发,华熙生物又与江南大学携手,打造了生物活性物高峰论坛这一开放式平台。华熙生物多年来探索“产学研”模式的努力受到了广泛认可,正如一位与会专家所比喻:“可以说,我们把论文写在华熙生物的车间里。”

追求“知行合一”是中国人的传统,打通科技研究的“知”与产业转换的“行”也是每一个行业实现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华熙生物连续三年主办高峰论坛,为生物活性物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提供交流平台,这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担当,也蕴含了其在生物活性物领域实现“知行合一”,促进产业升级的梦想。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