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随心法、意境自来,体味紫砂壶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

紫砂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在现代人眼中,紫砂壶不仅仅是泡茶的器具,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代表着审美品味的提升。紫砂壶制作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了一些旷世大家,将一个实用性的器具,通过他们的双手,幻化成一件件值得收藏、把玩、体味的艺术品。

形随心法、意境自来,体味紫砂壶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

来源:中国网 2021-09-08 17: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紫砂作为陶制器具使用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不仅有着紫砂的质朴情真,更是一番泥人的拳拳心语。

自明以来,紫砂壶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造型艺术体系,每一把紫砂壶都承载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

国人爱喝茶,紫砂壶作为“茶具之王”,已成为中国古老东方民族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绽放异彩。

紫砂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在现代人眼中,紫砂壶不仅仅是泡茶的器具,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代表着审美品味的提升。

每一个品茶之人,都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紫砂壶。

  周志和手作,四方大蕴

明人李渔曾说:“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美者又莫过于阳羡”。

阳羡,即今天的宜兴,做紫砂壶的紫砂泥雅称“富贵土”、“五色土”。在宜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一代代宜兴紫砂壶匠人们,用当地的“五色土”,在手中幻化,制作出一把把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惊世之作流传千古。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

2021年9月4日,【企界】采访团前往宜兴,拜访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和老师,在周老师工作室“文陶阁”交流紫砂壶制作心得,畅谈文化交流。

紫砂壶依据器型一般分为:花器、素器和筋纹器,周志和老师是中国紫砂壶“花器“制作的代表人物。花器,为自然形体,是一种仿生态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形式丰富多彩、能够自观表现作品的艺术英台,使之生动传神,艺术效果极佳。

源于民间生活的创作,彰显朴素雅致的风格

“源于生活”,是紫砂壶创作设计的首要要义。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鱼虫鸟兽,展开创意设计,如:

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的“鱼化龙壶”;

  也可以根据生活器皿,进行相似设计,如“石瓢”;

  周志和手作,文心石瓢

道法自然,形随心法、意境自来

除日用功能、陈设审美、把玩品味,紫砂艺人将个人对世界的精神感悟、对传统文化的沉淀积累等精神世界的内容,通过手中的紫砂壶来呈现,是紫砂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紫砂文化内涵达到新的高度。

紫砂壶制作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了一些旷世大家,将一个实用性的器具,通过他们的双手,幻化成一件件值得收藏、把玩、体味的艺术品。

  周志和手作,枫桥夜泊

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感受周老师的“道法自然,形随心法、意境自来”的心境。

  周志和手作,一言九鼎

周老师聊到“一言九鼎”的创作思路,有别于传统的提梁壶,壶身用“鼎”,庄重典雅,采用龙型幻化为提梁,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言九鼎”。

整体圆润古朴,拙雅大气,为紫砂壶中的重器。

心手合一,半是匠人,半是艺心

文巧、古拙在一件作品上得到充分的展现。立体式的文化形态,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象美、形态美、古朴美、典雅美、舒适美,都通过了造型形式加以表达,通过材质肌里加以反映,通过创作者、使用者、收藏者的心灵结合加以融会贯通,这就是紫砂壶文化的高雅气质。

紫砂壶,从雏形起步的偏重于实用性形态,至目前成为“艺术晚辈”后侧重于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容并蓄的形态,这体现的是一种生活化的传承,体现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灵动。

将生活与艺术相结合,为紫砂壶的创作之魂,更是紫砂壶的价值之所在。

这其中蕴含的文化气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良文化传统沉淀的代表,这份气质也将浸润感染每一代国人。

森林火灾预防技术措施疫情背景下的寒假安全攻略警惕冬季小火亡人岁末年初如何把牢安全生产关?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七个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