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期间,举行了“非遗文化如何助力传播中国声音”嘉宾访谈。自贡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磊主持,来自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中国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海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窦林平,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琳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创新路径。
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之嘉宾访谈:“非遗文化如何助力传播中国声音”
2018年6月,由商务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评选出全国首批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自贡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城市。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便有新年赏灯的习俗,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等活动,到20世纪初又逐渐以“提灯会”“闹花灯”“放天灯”“舞龙灯”等活动呈现,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
灯与节日是源远流长分不开的,如何办好民族节庆?中国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海周在访谈中说到,首先举办地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自贡,井盐、恐龙、彩灯均历史悠久。其次便是地方政府,把节庆活动放到工作的重点进行培育,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最重要的得益于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完善和提高文化节庆活动的高质量发展。
《百年辉煌》主题灯组
西南地区重要年节活动之一,便是前往四川自贡市观看灯会。自贡市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来,文化事业发展亮点纷呈,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自贡灯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灯展所承载的方式,是把中国文化、中国非遗通过生动的提炼,包括中华文化精神的精髓,都可以通过人们的智慧,柔性地体现在中国的灯展、灯具、灯会中。”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说。他认为,十几年来,自贡灯会从传统的文化灯展转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能够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发出中国特殊声响,同时占据了四川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半壁江山的文化平台。如今,自贡灯彩已经占据了中国彩灯产业的82%的份额,世界90%多的市场份额。对提升四川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发出四川巴蜀文化产业的特殊声响,自贡彩灯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自贡灯会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的灯展市场有超过90%的份额,先后荣获了最佳国际交流奖、环球灯会文化品牌等,是中国对话世界,扩大开放,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最好表达。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琳在访谈中表示,用视觉艺术呈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魅力,将彩灯与文物相结合,可以将其文化、历史、样态更大程度的呈现,通过国际化的平台,把中国的传统工艺,中国的文化传向世界各地。
自贡灯会“生命之树”灯组
自贡彩灯作为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将非遗文化保护遗产与制造业跨界融合,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发展灯饰照明产业,自贡有其引以为傲的基础,三十多年来,自贡灯会“点亮”了36个国家,104座城市,占据彩灯行业国内85%和国外92%的市场份额,自贡已不再满足于“走出去”办灯展,而是选择以灯为“媒”,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化,“点亮”灯饰照明产业链。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提出,自贡彩灯历史悠久,聚集了大量的匠人,目前正在尝试把控制技术、LED照明技术和传统自贡彩灯的制造技术相结合,打造出西南地区独特的灯饰照明生产基地。下一步,要将自贡彩灯结合家庭环境,与装修风格、材料相匹配,做到“自贡彩灯走进千家万户”。
从雅俗共赏到精雕细琢,从微光绚烂到点亮全球,从民俗娱乐到经贸交流。随着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战略的实施,自贡灯会站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前沿。未来,自贡将持续深入发展“彩灯+”和“+彩灯”产业融合,推广彩灯进家庭、进社区,“点亮”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事,让“中国灯城”彩灯更加璀璨夺目,温暖千家万户,闪耀全球,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和理念,努力实践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光荣使命。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