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北京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五子”联动发展新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朝阳区紧抓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契机,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促进、精准服务、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组合拳”,深入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强优势、补短板,抓先机,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创新活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年来,朝阳区紧抓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构建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文化贸易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出台全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实施了培育龙头企业的“蜂鸟计划”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专项政策,重点加大对文化科技新业态、文化新消费、文化贸易、园区品质提升、品牌企业等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网络新视听、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网游电竞、数字文旅、沉浸式互动娱乐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不断优化数字文化供给,拓展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全国首个5G新媒体企业央视频在国家文创实验区落户,蓝色光标、泡泡玛特、掌阅科技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扎堆聚集,恒通、E9、电子城·新媒体产业园等一批文化科技特色园区不断涌现,聚集了一点资讯、太合音乐、影谱科技等6家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分别占全市的34.4%和54.5%。2020年朝阳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收入633.6亿元,约占全区文化产业收入的30%。特别是,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文化企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0%以上,成为驱动朝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例如,数字营销领军企业蓝色光标,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7%,实现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76.41%。国漫“独角兽”企业快看漫画,2021年新获2.4亿美元融资,总用户超过3.4亿,企业总收入保持50%以上的增长,成为国漫领域旗舰龙头企业。朝阳区成为数字文化品牌企业的总部基地。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朝阳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网络视听、网红直播、网游电竞、时尚潮玩等数字文化消费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智能化的文化娱乐消费新场景,促进新消费业态升级,扩容新消费市场,打造文化消费品牌,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全市率先出台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和认定标准,首批认定了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10家文旅消费街区,鼓励园区打造书坊、小剧场、美术馆、体验馆等特色文化空间,举办创意市集、戏剧节、音乐节、文化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繁荣发展夜间文化消费,有效织补更新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例如,由上世纪60年代原北京纺织仓库改造转型的郎园Station,积极探索“艺术人文+生活时尚+消费融合”发展模式,在园区聚集了50余家文化企业和“网红店铺”,成为北京市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首批试点项目和朝阳区首个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此外,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园区正综合运用大数据、VR、8K高清等新技术,转型升级为以数字文化、电商直播、网游电竞、时尚消费等为主要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由潘家园打造的文玩直播基地自2020年底运行至今,订单已突破400万单,交易总额破6亿元,被抖音平台评为A类基地,在全国基地排名中多次名列第一。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文化创新园平房园区打造的星影直播产业基地目前拥有22间PGC(专业生产内容)直播间,出品直播节目十余档,数十家MCN公司入驻、上千名网红达人签约和两万个SKU(库存量单位)供应链保障。经过多年培育,751、郎园、潘家园、三里屯、北京音乐产业园等一批活力时尚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消费商圈逐步形成,为朝阳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朝阳区文化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实现收入264.4亿元,同比增长45.5%。以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成为朝阳区发展的新引擎。
构建“双闭环”文化金融体系 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朝阳区聚焦文化企业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积极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政策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了“依托两大载体、提供两个支撑、形成两个闭环、满足两类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文化金融服务创新体系。
朝阳区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丰富、品牌文化企业聚集优势,紧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契机,积极争取文化领域相关开放政策进行先行先试。2021年朝阳区被商务部等国家部委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进一步深化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持续推进外商投资音像制品、独资开办演出经纪机构等开放政策,吸引知名外资文化企业入驻。积极鼓励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开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目前,朝阳区聚集了253家文化企业总部,其中外资文化企业总部127家。掌阅科技、华韵尚德等16家企业和10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别占全市的40%和56%,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彰显。朝阳区成为国际文化贸易和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承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