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在清华落幕

第六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在清华落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3 1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8月20日,第六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竞赛以如何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由27名2021届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的绿色创新者齐聚云端,提出了8个绿色创新方案,方案涉及药品处理、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汽车电池、减肥增效、农产品管理、碳标签等,从创新的角度给出了青年人的答案。本次竞赛邀请了环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政策研究机构、企业等各方专家学者参与现场评选和点评。中国绿色创新竞赛已经举办六届,作为每年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SICGI)的重头收官环节,展示学员们通过调研和实践后的创新成果。竞赛由清华大学和Apple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承办。

图为:竞赛现场评委与参赛学员云合影

Apple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蒂姆·库克(TimCook)通过个人微博祝贺2021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项目结业。他在微博中提到“你们为地球环境所做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期待看到你们下一步将取得的成就!”

图为:蒂姆·库克个人微博截图

Apple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特通过视频为本次竞赛送上寄语,她在给学员们的寄语中表示,“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和合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非常激动能够与清华大学携手,启发和帮助年轻一代追随他们的热情,为保护中国和全世界的环境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

入选2021年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的绿色创新者们,在清华大学完成2周的集中课程培训后,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分别赴北京市、浙江丽水市和淳安县、江西丰城市和鹰潭市、广东佛山市开展了为期3周的实地调研,并围绕着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高质量发展、固体废物治理、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等主题深入思考,最终完成8个研究报告,来到中国绿色创新竞赛的舞台上。

本次竞赛的现场评委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CIDEG主任、SICG项目学术指导陈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研究员董煜,生态环境部水司原副司长、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李蕾,Apple中国环境事务项目主管刘晓雨,碳阻迹创始人&CEO晏路辉,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SICGI学术指导赵静等共同担任。竞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杨越主持。

为综合考察绿色创新方案,探索研究成果落地的可能性,竞赛组委会还邀请了上海市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陈炜,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副处长刘侃,佛山市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俣枫,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生态科科长王玉珍,丽水市生态环境排放权交易中心工程师张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郑再洪,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朱玉娟等担任线上点评专家,从业内角度给予了精彩点评。

现场评委与点评专家对学员们提出的绿色创新方案表示赞赏,认为今年的绿色创新方案让人耳目一新,从选题视角来看,同学们既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关注民生和发展的问题,如药品回收、化肥管控、农产品的提质提价,还关注最新的趋势,如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系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碳标签引导绿色消费等等,这些选题都切中了时代发展最新的脉搏,很有现实性。评委们认为,同学们关注的议题,有些已经不是传统的、纯粹的环保问题,而是从全社会、全产品、全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很有前瞻性。青年学子能有这样的系统性、综合性思维能力,十分值得鼓励。

另一方面,评委专家们也一致认为,同学们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广泛而且细致的调研工作,为创新方案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能够贴近国家战略需要和地方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从如何量化呈现绿色生态价值、如何提升公众参与环境议题的能力、如何调动各方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多个方面,可以激发各主体的思考,也为政策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与解决思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评委们也期待同学们继续深入研究,将来可以有机会在实践中走得更远。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由都天矩、林奕佟、谭建辉(队长)、王荣茂4位同学提交的的绿色创新方案《可视化碳因子标签:引领公众低碳消费新风尚》获得本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综合一等奖。近年来,我国在绿色产品认证和环境标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实践,但以反映产品碳足迹、引导公众低碳消费的认证和标识种类以及应用场景并不多。以此为背景,该小组提出了一套基于产品碳因子标签的绿色创新方案,对现有碳标签的计算方法、展示方式和使用推广进行改进,希望通过一种间接计算的、可视化的、可以互动的标签设计方案降低核算成本、精准传递低碳信息、引导公众低碳消费,倒逼产业链脱碳转型。评委一致认为,“本方案紧扣时代主题,引领低碳消费,巧思妙想,贴近生活,用一枚小小的标签,汇聚起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努力,共同延缓全球变暖,保护你我家园”

图为:综合一等奖团队竞赛现场方案汇报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SICGI项目主任薛澜教授为竞赛活动总结致辞。他首先对生态环境部、Apple和各界专家给予SICGI项目工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对获奖的团队表示衷心的祝贺。薛澜教授指出SICGI项目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环境创新意识的青年领袖,通过8周的活动,浓缩课程、方法训练、田野调查、写作训练等人才培养环节,突破专业、领域、行业、部门职责等约束,激发出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同学们完成的研究成果,也向社会提交了一份很好的思考和答卷,展示了当代青年人的风采和责任担当。薛澜教授对学员们寄予厚望,希望每位绿色创新者都能够坚持绿色梦想,进一步研究、落实绿色创新方案,用每个人的力量去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图为:薛澜教授为竞赛总结致辞

清华大学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SICGI)是2015年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和Apple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培养具有环境创新意识的未来青年领袖。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已经举办了六期,累计培养了200多名绿色创新者,完成了50余项绿色创新方案报告,为多个地方环境部门的实践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政策依据。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