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谷爱凌,慕思想和你谈谈世界冠军背后的“秘密”

携手谷爱凌,慕思想和你谈谈世界冠军背后的“秘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31 11: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伴随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旋律,推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开幕了!疫情虽延迟了奥运的进行,但抑制不了人们对于体育竞技燃起的激情。在奥运会开赛前,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0天之时,人们便将世界滑雪冠军谷爱凌热议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东京奥运会开赛后,宁波00后小将杨倩,帮助中国夺得了东京奥运会的首块金牌,同样瞬间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登上热搜的世界冠军有着诸多的共同点:00后、名校、勤奋、无畏、敢于冒险、颜值出众专业更出众,她们用最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热爱的事,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但要想成为“最好”,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其中一定少不了独门秘籍,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保证睡眠”竟是谷爱凌高效、专注的秘籍。

保持睡眠,对运动员有多重要?

谷爱凌出生于美国旧金山,3岁开始真正接触滑雪,8岁学习自由式滑雪,9岁便开始参加全美滑雪比赛,并拿到了美国少年组的冠军。2019年6月,加入中国国籍的谷爱凌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为中国赢得了8个奖牌,并将代表中国队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

可以说,谷爱凌在世界级大赛中接近全满贯。而除了卓越的运动能力,她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为了不影响专业系统的滑雪训练,17岁的谷爱凌将高中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自学完成,并在SAT考试中取得了1580分(满分1600分)的优异成绩,被美国常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学录取,位列所有考生中排名前0.4%。

不仅如此,谷爱凌在其他方面:钢琴、骑马、攀岩、射箭等等也有非常广泛的爱好,也因此被网友们称为“真人版的天才少女”。但如果翻看她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她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天赋和努力,也有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谷爱凌上百枚奖牌,超高的SAT分数的成绩背后,大家把视线集中到了谷爱凌妈妈身上。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谷爱凌妈妈是如何把爱玲教的这么好?谷燕(谷爱凌妈妈)回答道,“我哪有什么教育啊,我都不管她”,因为从小都是谷爱凌自己管自己,“我唯一管的一件事就是让她保持足够的睡眠,小时候每天睡15个小时,上小学后保持13个小时,现在每天也保证10小时,睡不够哪有精力玩儿啊!”

谷爱凌也多次表示“我每天能够做这么多事,是因为睡得好,有非常多能量。” 也因此,这个习惯带来了一种正向循环——专注,在做任何一件事时,谷爱凌都会尽力保持专注,高效地完成后,再干净利落的做下一件事。“如果我想到下周就要去滑雪了,那现在就应该好好去学习。而在滑雪的时候,我就应该好好享受它,因为上周我一直在期待。”充足睡眠所带来的高效与专注,或许就是她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诀。

慕思携手谷爱凌,让更多青少年关注运动与睡眠

谷爱凌之所以选择回归中国,不仅是因为从小成长在北京胡同里,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因为她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能够让更多人,特别是中国女孩儿爱上运动,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上完课后我喜欢带着班上的女孩子一起去打篮球,能给她们带来这么多欢乐,也挺自豪的。”谷爱凌说,“对她们来说,体育就是对付一下中考,考完了就不想再动了,锻炼极少是为了健康为了热爱。”这让谷爱凌非常遗憾,因此也希望自己可以作为榜样,让大家热爱运动,提高睡眠质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深知这一点的“睡眠冠军”、全球健康睡眠资源整合者慕思,与世界冠军谷爱凌的公益之心不谋而合,基于此,双方将在7月31日在慕思共同开启【冠军探梦计划】公益行动。在这场活动中,慕思携手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张丹华、新华网公益频道有关负责人及世界冠军谷爱凌、著名篮球运动员郑海霞,通过冠军探访体验梦工厂、公益直播及捐赠的方式,让大众意识到运动和睡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届时,新华网公益频道将对此活动提供直播支持。

十几年来,慕思专注研发生产健康睡眠产品、探索全球睡眠文化、积极推广睡眠公益,是当之无愧的睡眠冠军;当睡眠“冠军”慕思携手世界冠军谷爱凌,既是体育精神在不同赛场上的多元体现,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立体的“天才运动员”,又是对引导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感呈现。

7月31日,谷爱凌将在【冠军探梦计划】公益活动中,和年轻人一起畅聊赛场背后的故事,分享运动睡眠经验、冠军时间管理,中美家庭运动与睡眠观念的异同等;更将探访慕思超级工厂、体验睡眠展厅,对话慕思总裁姚吉庆探讨运动与睡眠,交流社会热点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公益活动中,谷爱凌与慕思将向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进行公益捐赠,助力青少年睡眠、运动与健康成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