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规范才能走远

拥有体验式购买、用户主动分享、销售场景丰富等独特优势,社交电商模式近年来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驶入发展快车道。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葛晓滨认为,社交电商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一些从业者沿袭了传统电商的某些思维模式。

社交电商,规范才能走远

来源: 安徽日报
2021-06-09 12: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帮点一下,我要领个优惠券。”6月1日,合肥市民王夕瑶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条购物链接。“‘6·18’到了,优惠多,我打算买几件夏装,但这家店的优惠券需要好友助力,5个好友点击了链接,我才能领到满200减30的优惠券。”在好友的帮助下,王夕瑶最终领到了优惠券。她说:“有几个朋友查看链接后,觉得店里衣服挺好看,也打算买几件,又开始新一轮的分享领券咯!”

分享领取消费券,进而引起营销裂变,是社交电商的方式之一。像王夕瑶一样,如今,越来越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朋友圈里,二维码购物图片、微商代购广告夹杂在日常分享中;社交软件中,朋友发来“大家帮我拼一单”“砍一刀”的链接……依托各种社交软件购物已经成了新兴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一边刷着朋友圈、短视频等,一边就在朋友、主播、博主等各种分享推荐下完成了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社交电商借助社交网站、社交媒介、网络媒介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行为。

与传统电商以“货”为纽带、以网络平台为经营渠道不同,社交电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人”为纽带,因此大部分交易发生在熟人之间,主要通过社群分享及推荐购买。30多岁的“宝妈”王琴是合肥市蜀山区某小区的“团长”,2年前涉足社交电商,如今打理着2个500人的微信群。记者看到,这些微信群就像小型超市——水果、零食、日用百货等商品种类很多。“最近水果大量上市,团了蓝莓、荔枝、西瓜等,每场都能卖出上百斤。”王琴说,一开始,就是拉一些亲朋好友、邻居进群。后来,大家看到她的东西物美价廉,又拉来各自的亲朋好友。“群里大多是本小区居民,我的取货点也设在小区门口附近。”

“4月下旬,对接了十几位团长,2个多小时卖了十几万元,效果不错。”合肥百事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小家电,今年开始试水社交电商。百事达电子销售部部长康炳梅告诉记者,传统开网店通过平台卖货,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需要给平台“砸钱”;社交裂变手段成本较低,免去了很多营销引流的费用,让利给消费者,只用做好产品控价、谈好合作佣金等。“虽然走货量不如传统电商,但是社群营销的顾客转化率高,能快速完成老用户积累和新用户拓展。”康炳梅说。

拥有体验式购买、用户主动分享、销售场景丰富等独特优势,社交电商模式近年来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驶入发展快车道。《2020中国社交电商消费者购物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预估整体销售额达3.7万亿元。

“熟人经济”弊端渐显消费纠纷时有发生

一边,可观的市场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加入社交电商行列;另一边,因缺乏规范,社交电商引发的消费纠纷也不可忽视。

“分享给二三十名好友了,价格还是‘砍’不下来,总是剩个0.01%。”六安市民刘宇尝试过“9.9元抢架子鼓”,进入砍价页面,点击软件推送的红包等选项后,页面提示“砍价进度已超99%用户”,再按照平台指引分享链接。“折腾了好几天,最终也没成功,我怀疑是个假活动。”

“帮我砍一刀”“分享好友即可提现”“转发朋友圈集赞获礼品”……商家为扩大宣传效果,集赞、砍价、返现等营销手段如今屡见不鲜。转发朋友圈集赞可兑换奖品,消费者兑奖时却被告知名额已满,活动作废;商家声称商品大促,却偷偷玩起“先提价再打折”的套路;有人在网友互助群里砍价成功,转账后却被卖家拉黑……利用社交规则,一些平台表面让利,实则假促销。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诱导分享模式套路满满,存在隐瞒规则、数据不透明等问题。如果平台刻意夸大砍价排名、砍价进度和成功几率等数据,诱导消费者对成功率产生错误认知而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成本完成砍价任务,该行为已涉嫌欺诈。据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情况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超过27.1万件,投诉性质包括售后服务、虚假宣传和假冒问题等。

虽然社交电商以“人”为核心,消费者归根到底还要看“货”本身,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引发的纠纷也较为常见。社交营销裂变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门槛较低,给了不良商家钻漏洞的空间。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没有实名认证的信息交流渠道,也较难对违法主体追究法律责任。如果遇到纠纷,消费者无法提供购物凭证、交易信息和卖家的真实信息,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售后得不到保障,维权困难。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葛晓滨认为,社交电商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一些从业者沿袭了传统电商的某些思维模式。“目前社交电商中强调的人的属性,其实,传统电商中的刷单、杀熟等弊病也是利用社交关系,对‘人’下功夫,却忽视了商务中最根本的要求——产品质量。”

规范是发展的前提监管与自律相结合

新的消费升级需求,必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来满足,而规范才是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交易的复杂多样,新的监管办法不断出现。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规定商家举办促销活动时应向消费者公示主办方及其联系方式、开奖或兑换规则、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条件;及时完全履行消费承诺,有约必守、有诺必应,不得附加条件兑奖,亦不得影响兑奖,切实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福利;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一大亮点在于将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明确纳入网络交易监管范围。

加强对平台的监管,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本地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定期开展网络交易平台经营状况调查,整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的把关不严,不落实基本义务、平台治理义务和协助监管义务等突出问题,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和落实主体责任,遏制各类违法行为。加强本地网络交易平台信息报送工作,不断提升主体数据库质量。“目前正加快建设安徽省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系统二期,通过主体建库、线上监测、线索分流、线下检查、跟踪反馈,发挥数字化监测预警作用,优化全链条闭环监管。”

规范社交电商需要发挥各方协同共治的合力,行业也要自律。合肥市网商协会秘书长李军说:“协会将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守住行业底线,引导电商企业摈弃靠‘一锤子买卖’挣快钱的短线思维,恪守诚实守信、顾客至上的经商圭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以“人”为核心的社交电商,从本质上来说是电商行业营销模式与销售渠道的一种创新。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企业采用何种营销模式,用户能否对平台产生忠诚度、是否愿意持续购买,最终还是要看商品的性价比和配送服务效率。葛晓滨认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社交电商中强调的社交属性必须通过自身的诚信来搭起地基。如果不诚信,行业必然无法长久维持。“一方面,电子商务法中对电子商务的相关约束,必须能够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行业要以诚信为根本,建立起电子商务运营的社会诚信机制。”

(责任编辑:柯晓霁)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