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记者乔地)河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近日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143项,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据介绍,首批集群专项包括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物联网及信息安全、智能装备、新型药物及医疗器械、超硬材料及制品、钛钼金属材料、硅材料及光伏共8个专项、29个课题。省财政科技资金支持2.5亿元,带动企业累计完成资金投入31.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7.7亿元,初步统计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86.5亿元。累计申请专利609项,其中发明专利251项。
河南省科技厅介绍,集群专项有力支撑了郑洛新自创区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郑洛新三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4%,比项目实施前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首批集群专项实施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着力“锻长板”,巩固产业技术领先优势。通过实施集群专项,河南省盾构装备、生物疫苗、气体传感器、新能源客车等领域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中铁装备研制的新型盾构装备主要参数均超过国外同等直径系列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新产品出口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20年企业营收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11%;宇通客车突破高效电驱动系统、整车智能网络控制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纯电动客车整车工况电耗降低15-20%,续驶里程提升37%,产品竞争力国际领先;汉威科技突破大气环境监测用激光粉尘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我省智能传感器制造技术水平;华兰生物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国内首家获批上市,产品三年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继续保持疫苗开发领域领先优势。
着力“补短板”,实现基础技术自主可控。通过实施集群专项,轨道交通用高端轴承和齿轮等基础零部件、高纯钛和精密磨具等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郑州机械所研制的齿轮传动装置打破轨道交通领域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相关产品替代进口,批量供应中车株洲等机车生产企业;洛阳LYC形成自主化高速铁路轴箱轴承产品研发体系,实现了国产高速铁路轴箱轴承从无到有的突破;双瑞万基突破超低间隙元素海绵钛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能够为我国国产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国产C919大飞机用钛合金板材、芯片级半导体用高纯钛提供材料保障;郑州三磨所研制的LED与半导体行业用精密超硬磨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多家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实现批量稳定应用。
着力“推新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实施集群专项,工业CT、车规级安全芯片、大单晶金刚石、电子特种气体等一批新产品成功研制,有望成为自创区产业发展新动力。中信重工研制的工业锥束CT产品,在航空制造、精密电子以及军工领域有较大应用需求,有望产业化推广应用;信大捷安研发的车规级安全芯片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已与14家国内外汽车厂商、29家国内外汽车电子厂商开展合作,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收入有望快速增长;中硅高科电子级多晶硅和硅基电子特气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其中六氯乙硅烷高纯气体等电子特气产品成功出口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着力“建团队”,完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首批集群专项除由省内29家牵头单位外,还集聚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省内外70家单位开展协同创新。科隆新能源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电池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行业知名专家团队,壮大项目研发实力,支撑开展高镍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及前驱体的关键技术研究,产品批量供应比亚迪、TESKO等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并进入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供应链体系。四丰电子借助河南科技大学在高纯材料和溅射靶材领域的科研优势,“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钼产业技术创新链短板和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打破国外对大尺寸溅射钼靶材的市场垄断,产品批量供应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知名显示面板制造厂商,为我国显示面板及光伏电池制造关键材料国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在组织实施好郑洛新自创区第二批集群专项基础上,河南省科技厅进一步聚焦全省10大战略新兴产业和6大战略支柱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调整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体系,谋划实施新一轮重大科技项目,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