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将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刚刚闭幕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数字化”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中的热词,并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遥感与导航的融合是构建国家空间基础信息的重要趋势,能够衍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共生生态。

“数字地球”将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3-17 19:42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3-17 1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王传民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刚刚闭幕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数字化”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中的热词,并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数字化的目的是让地球上的数据极大地丰富,构成一个真正数字化的地球,继而赋能各个行业、领域,解决特定的应用问题。

“‘数字地球’将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表示,”‘数字地球’的春天已经到来!“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中科星图在满足“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将GEOVIS数字地球服务于国民经济数十个领域,书写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自主可控,数字地球抢占机遇

“数字地球”概念诞生于1998年。它实质是一个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球信息模型。世界航天大国都在发展自己的数字地球,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数字地球的国产化。

“创立之时我们就认识到,数字地球的建设与应用是抢占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制高点的竞争,是国家安全与发展机遇的竞争。”邵宗有说。

作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星图突破了空天大数据获取、处理、承载、可视化及应用五大核心技术,跨界融合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高分遥感卫星、商业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多源数据的引接汇聚,构建了自主可控的空天大数据平台GEOVIS数字地球,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和超越,并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用我国自己的卫星打造的自主可控的数字地球,已经成为我国科学信息辅助政府决策、支持科学发现、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平台。

数产融合,助推行业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在于加快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中科星图以GEOVIS+战略为牵引,推进数字地球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交通领域,中科星图构建了公路交通运输遥感数据应用中心,打造交通遥感综合服务支撑平台,向交通运输行业提供高分遥感数据支撑能力,实现了交通设施调查、道路灾害监测、道路工程建设辅助监管以及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辅助支持等应用。

在农业领域,中科星图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将数字地球技术应用到农业精准种植、消费流通、品质管控、防灾减灾等方向……

从气象、海洋、交通、生态环保到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综合应急,GEOVIS数字地球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等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在50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深度应用。

随着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数字地球产业呈现出“通导遥一体化”“天空地网一体化”“服务智能化”“平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从推动高分遥感数据资源应用起步的GEOVIS数字地球也迈上了“高分+北斗“的新台阶。

“遥感与导航的融合是构建国家空间基础信息的重要趋势,能够衍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共生生态。”邵宗有介绍说,中科星图正在集中研发第六代GEOVIS数字地球产品。相比上代产品,GEOVIS 6数字地球将引入面向大众的产品,并构建“高分+北斗”融合的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鲜活的时空信息应用服务。

从行业到大众,激发新动能

随着数字地球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中科星图正从行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市场,探索数字消费新生态,激发数字消费新动能。

在去年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邵宗有提出要探索构建“北斗为体,高分为象”的数字孪生地球,加速实现数字地球在各个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中落地,打造新的产品型态和应用模式,为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卫星应用新体验。未来应用实践将更加便捷,用户只需要借助GEOVIS数字地球产品,选定所需的范围、目标,挑选所需的技术指标,用户就能够得到由卫星拍摄影像和提供数据分析的报告。

邵宗有在第十届卫星导航年会上作报告(受访单位供图)

(王传民 付毅飞)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