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电商创业,做乡亲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潘玉才是乡村赋能电子商务培育企业负责人,同时也是安丘36位农民的电商小师傅,开始做农村电商前,潘玉才回到安丘详细考察了家乡的农业现状。不做虚夸的事情,做个踏实的新农人”这是张跃亮刚回郚山镇做农村电商时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返乡电商创业,做乡亲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2-05 19: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姜、大葱、大蒜被称为安丘“三辣”,一直是安丘的优势蔬菜产业,“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安丘两河大蒜”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是产品优质不优价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难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已成为必然趋势,安丘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培训电商人才、孵化电商企业、开展电商进农村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电商致富带头人。

潘玉才—“电商小师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看到乡亲们都富了,我才舒坦。”潘玉才是乡村赋能电子商务培育企业负责人,同时也是安丘36位农民的电商小师傅,开始做农村电商前,潘玉才回到安丘详细考察了家乡的农业现状。他发现村里大多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只是会种地销售却都不在行,中间商低价收购高价卖出,丰收的年景多,但是乡亲们并没有增收,这更加坚定了他带领乡亲做农村电商的决心。

乡亲们对电商知识了解少,有的连电脑、手机都不会操作,他就手把手地教大家,实在不懂运营的,他就负责经营店铺,老乡们负责发货。一年多下来,潘玉才带动大家陆续在电商平台上开了十多个店铺,打造了多个爆款。除了生姜的34万个订单的“海量”外,铁杆大葱日均订单超两千个,毛芋头订单也有两三千。他前前后后带了36个徒弟,常笑称自己这个年轻的“小师傅”带了一群年长的老“徒弟”。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潘玉才在安丘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安装了先进的快递打包设备、建起仓储、包装车间及流水生产线,他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把家乡建设成电商小镇,让安丘的农产品叫响全国。

张跃亮:做个踏实的新农人

与潘玉才一样,张跃亮也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电商创业人。

“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一张办公桌,门店还未装修,生意就已经可以开始了。不做虚夸的事情,做个踏实的新农人”这是张跃亮刚回郚山镇做农村电商时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2020年7月份张跃亮回到老家郚山镇开始做农村电商,万事开头难,创业一开始农村物流问题、办公场地问题、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把控各种难题不断出现,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郚山镇举办的一次电子商务培训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培训会上他不仅学习了电商知识,更了解到了项目对电商创业的扶持政策,在安丘是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帮助下,打包设备、物流等难题一一解决,张跃亮顺利开办了郚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从刚开始的黄姜到后来的鲜姜、大葱、羊奶,每天上千件快递从郚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出,张跃亮说:“目前郚山镇及周边的大葱我们已经都卖完了,现在货源都很少”,说到下一步打算,张跃亮说,后期我们将成立大葱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通过订单农业运作模式带动更多家乡父老增收致富。

在安丘,像潘玉才、张跃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去认识、了解、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在他们的带动下大批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以新的方式走出山村卖进城市。

下一步,安丘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还将持续开展针对:乡镇领导干部、农民、合作社、青年创业者、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人群的电商培训,做好电商人才培育跟踪孵化,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新技能的电商达人,解决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带动县域农村电商事业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