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入场 电子烟重整归来

电子烟至今尚未出台国标,中国烟草总公司入局有望加速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中国烟草入场 电子烟重整归来

来源:中国网科技    2021-02-05 07:55
来源: 中国网科技
2021-02-05 07: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源:北京商报

“自由而残酷”是目前电子烟行业的真实写照。2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天眼查上看到,中国烟草总公司全资子公司近日公开了“一种智能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专利。随着思摩尔等企业上市,电子烟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不过,电子烟至今尚未出台国标,中国烟草总公司入局有望加速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中国烟草公开电子烟专利

2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天眼查上看到,中国烟草总公司全资子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公开了“一种智能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专利。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但截至发稿,电话并未接通。

在电子烟行业协会会长欧俊彪看来,中国烟草总公司全资子公司入局电子烟市场是大势所趋。

“中国烟草总公司进入电子烟行业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点,一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国际烟草巨头菲莫2014年推出加热不燃烧产品IQOS,在日本等市场获得不错的销量;二是降焦减害的需要,加热不燃烧产品,在碳化的过程中释放有效成分,极大地降低了焦油释放量,降焦就是减害,这是传统卷烟所不能企及的;三是技术储备与产品储备的需要,中国烟草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面向新型烟草的研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相关材料、配方、工艺、装备、知识产权、产业链、市场调研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以及众多的产品储备。”一位从事电子烟行业的业内人士分析称。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产品,按照出烟原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主要原理为低温加热,通过加热新型烟草释放烟雾,主要特点是烟杆中需要插放一支类似卷烟的新型烟草,代表产品有IQOS;另一种是烟油雾化型电子烟,通过电加热使烟油雾化,以生成烟雾,例如悦刻等。

优胜劣汰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2019年的短暂繁荣到2020年初的市场寒冬,电子烟市场将迎来一波淘汰赛,竞争不足的小品牌被淘汰清退,部分电子烟行业龙头企业则尝试寻求海外市场增量。

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达78.6亿元,2021年有望超过90亿元。2019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开始收紧对电子烟的管控。彼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

随后,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警示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此外,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曾发布通知称,开展互联网电子烟信息全面清理、电子烟实体店和电子烟自动售卖机等新型渠道全面检查。

随着线上销售监管加强,部分电子烟企业开始向海外扩张。2019年12月5日,国内电子烟品牌Doo与美国Kali集团旗下电子烟渠道商Indigo表示,将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

2020年7月,“电子烟第一股”思摩尔正式登陆港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思摩尔直接和间接向美国销售产品获得的收益占比为55.4%、49.9%、52.4%及46.5%。

加速行业规范化

“中国烟草总公司进入电子烟行业,有望加速电子烟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经济学家宋清辉称。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目前我国共有3.5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电子烟、电子雾化器”。。从注册资本上看,近八成的电子烟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下。

随着入局者增多,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在国家重拳整治线上出售电子烟的同时,仍有部分企业铤而走险。此外,在2019年“3·15”晚会上,据央视报道,电子烟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一些电子烟烟液尼古丁含量标识不规范,一些尼古丁含量超标。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烟行业从业人员说:“以深圳为加工基地,全世界有数千家与电子烟相关的经营主体,而这背后是庞大的全球性需求。现在市场上电子烟品牌众多,在国内尚未出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生产设计、品牌能力不足等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中国电子烟行业价值洞察报告2020》指出,电子烟产品的出现促进产业链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同时带动烟草产业链扩容,对烟草行业打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具有促进作用;并与之共同为社会提供减害、安全的电子烟产品。电子烟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切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量,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商报记者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看到,目前,电子烟国家标准项目目前已进入“审查”阶段。这意味着,未来,电子烟国家标准通过批准后即可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

(责任编辑:柯晓霁)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