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佳实践,实现共治共赢——国际食品安全最佳实践论坛在京举行

分享最佳实践,实现共治共赢——国际食品安全最佳实践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6 18: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领域的行业交流和发展,在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举办期间,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携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共同举办了“国际食品安全最佳实践论坛”。本次论坛旨在召集企业领袖、行业协会与知名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分享食品安全管理最佳实践案例与经验,共同探索中国食品安全共治的发展与提升之路。此次论坛以线上平台直播的方式举办,共吸引了10万余名观众在线观看。

当天的论坛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教授和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共同主持。多位知名企业代表就“食品供应商管理和认证”、“冷链物流与仓储”与“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与供应链透明度”这三个主题进行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致辞中强调了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性。陈院士表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目前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亟待提升,这就需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陈院士提到,中心与学会即将共同发布的《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0年)》总结并分享了国内外优秀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最佳实践,发挥了食品行业分享与引领的作用。陈院士对这本白皮书给予了肯定,并期待这些宝贵经验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在食品行业“家喻户晓”。

冷链物流与仓储

在冷链物流与仓储领域,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合规总监王捷伟分享了沃尔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全程冷链温度监测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经验。王捷伟表示,通常食品温度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痛点,比如用人力的方法进行测温、记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这种监测做不到全程连续监测和记录,记录也可能存在不真实或被修改的可能。针对这些问题和痛点,沃尔玛应用了全程冷链温度监控的解决办法,通过无线温度标签记录商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并且按照时间的维度储存这些温度数据,可以实现从供应商完成生产到进入门店整个过程的温度监测,同时将异常信息及时发送给工作人员。温度记录数据结果不可修改,并能够作为收货的依据。

此外,沃尔玛还把电子温度标签用于门店内商品的温度监控,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达到了实时监控效果,温度异常波动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通知到门店管理人员的终端设备上,提醒及时处理。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沃尔玛对商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环境温度的监控进一步加强,也帮助门店确保温度需要控制的区域尽在掌握,使商品能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被顾客选购。

对此,点评专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崇德教授表示,沃尔玛冷链管理系统的分享对企业温度监控策略上具有借鉴意义,找准适合企业特点的冷链管理系统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食品供应商管理和认证

通过对嘉吉全产业链供应商管理实践的分享,嘉吉蛋白中国食品安全质量法规总监谢志新表示,为确保食品安全,嘉吉建立了由食品安全评估、风险评估和关系管理三大部分组成的供应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全球供应商管理数据系统、完善的审核和监管系统、严格的审核员批准和管理流程,以及全方位的食品安全质量文化建设,嘉吉蛋白中国成立八年间内,实现了原辅料食品安全零事故的佳绩。

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与供应链透明度

针对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与供应链透明度,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黄小平介绍了伊利的乳品早期风险识别和评估实践。为了将潜在风险消除在前端,伊利借助国际权威的风险信息数据库、食品安全网站和专业期刊搭建了乳品安全风险识别系统,并开展常态化风险评估和交流。同时,伊利制定了乳品安全风险监测指标,并从原料安全性、脆弱性等方面进行乳品的安全风险评估。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规与标准副经理欧阳春林介绍了李锦记“100-1=0“的质量理念及卓越实践。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民族企业,李锦记坚守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管控,有效运行多个体系和标准。疫情期间,增加了相关风险因子。同时,主导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接下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雷斯尼克食品法律与政策中心创始执行主任Michael Roberts就如何通过 “最佳实践” 促进中国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分享。Roberts教授认为中国提出的 “社会治理” 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理念,他将社会治理总结为直接监管、自主治理和共同治理三种模式,他表示,通过这三种模式的融合创新,可以激发不同监管方式的活力,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此外,Roberts教授十分肯定分享最佳实践的价值,认为此举不仅能够提升食品安全社会治理,还可以规范其他食品监管领域。

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姆•沃尔顿食品安全法教席研究员孙娟娟博士就良好实践如何优化政策和法律制定与执行进行了分享。孙博士强调了食品安全治理中非强制性标准的重要性,良好实践对食品安全治理十分有意义。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通过案例分享,企业可以自下而上参与到政策制定中。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嘉宾们围绕“食品供应商管理和认证”、“冷链物流与仓储”以及“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与供应链透明度”三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针对冷链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孙崇德教授表示,我国具备冷链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生产标准。同时,冷链造成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也是一大挑战。沃尔玛的王捷伟认为,全社会对冷链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入意愿,冷链方面的监管还有待提升。在互联网+食品安全话题的讨论中,孙娟娟博士提到,食品安全法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当下日益增长的网络食品销售反映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伊利的黄小平认为,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预测潜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为助力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联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组织行业知名企业撰写了《食品安全最佳实践白皮书(2020年)》,共计13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了内容撰写,并由陈君石院士等多名专家、院士审核把关,最终形成5万2千余字的定稿。该白皮书在12月3日的“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文中图片由品牌方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