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基建大步朝前 产业物联迸发生机

今年3月初,国家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已经开始给制造业、物流业、文娱等领域带来改变,催生新场景、新应用。

数字新基建大步朝前 产业物联迸发生机

来源: 南方日报
2020-12-25 08: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3月初,国家部署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此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出政策,推进新基建,尤其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发力,数字新基建成为推动今年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并催生业态、生态变化。

数字新基建发展远超预期

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广东建成开通5G基站116451个(较上年底增加79463个),约占全国的15%;全省5G用户达3053.3万户,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而据工信部12月中旬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

这些数据背后,是2020年我国迅猛的5G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年初的计划,当前5G网络投资和建设,在政策的大力引导和鼓励之下,建设进度远超预期。

以广东为例,2020年,广东多次出台政策推动5G等数字新基建发展——《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和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表示,广东正按照广州、深圳—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城区—农村重点区域的次序,以交通干线、交通枢纽、热点区域等为重点,在5G网络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5G建网由规模建设、普适建设、广泛覆盖向按需建设、分场景建设、深度覆盖纵深,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提升企业用网的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简便、好用、易操作。

多个行业场景、生态正在变革

在湛江,广东联通与湛江钢铁合作打造全球钢铁行业首个5G独立组网工业内网体系,专网开通后,可达平均网络时延低于15毫秒,下行速率650Mbps,上行速率150Mbps,相当于在湛江钢铁搭建了一条“无线信息高速公路”,促进设备运行监测、生产工艺革新、安全预警监管等技术升级,攻克了5G技术在高温高危等复杂场景下的技术难关,并推进5G+AR、5G+AI等新技术在钢铁冶炼生产场景中深入应用,打造世界一流智慧钢厂,通过5G+工业互联网,优化人员500人次,降低残次率5%,节省人力成本1亿多元,降低故障损失6100万元。

在深圳妈湾港,广东移动5G技术应用带来了大改变。龙门吊远程控制是港口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5G专网的网络平均时延10毫秒,上行速率近100Mbps,能满足龙门吊远程实时控制、监控视频回传等网络需求。在实现远程控制之前,控制龙门吊的工作人员要在位于龙门吊顶部的司机室进行作业,条件艰苦。如今,工作人员坐在码头中控室,借助5G回传的高清视频就能远程完成作业,不仅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一个人还能同时控制多台龙门吊,作业效率也大大提升。

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已经开始给制造业、物流业、文娱等领域带来改变,催生新场景、新应用。

IoT已成为关键赛道

近日,由格兰仕牵头自研的“BF-细滘”投入应用于格兰仕微波炉产品。该芯片由RISC-V芯片设计公司由格兰仕集团发起,与恒基(中国)、赛昉科技共同成立的芯片设计公司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世界首款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集WiFi和BLE于一体的面向物联网连接的芯片产品,这一消息再次震动业界。

格兰仕方面人士表示,5G时代到来,强连接是大势所趋,格兰仕希望抓住连接的核心。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关于OPPO造芯进展的消息亦频频传出,而OPPO还高调宣布了其进军IoT的计划。

云米科技则在今年对外宣布并推行其5G IoT战略。“5G等数字新基建会带来四大变化——连接、算力、交互、生态。”云米科技创始人、CEO陈小平认为。

实际上,当前,阿里、百度、华为等巨头,都已经摩拳擦掌,抢跑IoT赛道。业内人士指出,5G等数字新基建大刀阔斧,令IoT赛道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36.3亿,到2025年,预计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届时,物联网连接数大部分增长来自产业市场,产业市场连接数将占到整体的61.2%,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能源领域将最有可能成为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最快的领域。

年度热词

5G+

2019年6月,我国宣布5G商用,今年以来,一方面,5G“新基建”超预期建设,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一方面,在5G基站支撑下,5G应用也以最快速度落地,在垂直领域,5G开始赋能,“5G+”成为热词,5G+,加出新动能。

针对“5G+”,南方日报即在今年年中展开5G赋能广东发展调研,深入一线,研究5G对于工业制造、文娱、教育、办公等重点领域的赋能。调研发现,“5G+”工业制造、“5G+”文娱,是“5G+”发展最快的行业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

今年5月,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为更加全面的“发展工业互联网”。

国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走进很多人视野,例如格创东智、美云智数、树根互联、工业富联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达到4800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或许不再是土地、厂房,数据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以生产经营数据向金融机构借贷成为新的融资模式。

人工智能

同样是今年数字新基建的一项重点内容。经历了前期的沉淀,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一是“ AI+”助各行业找寻新动能。从此前的AI+零售、AI+制造、AI+媒体等“AI+”应用,到现在“+AI”。二是向核心底层技术突破。过去,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但受限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特点,基础层短板突出,疫情中,一些通过买技术集成方式的厂商就发现,难以灵活配置或者修改技术,后续难以持续迭代,这也要求企业向基础层不断发力。三是从应用型向平台型跨越,各大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加快织就一张能落地的人工智能大网。

All in 5G

如果说2019年是5G元年,那么2020年就是5G普及年。今年以来,小米、魅族、联想等纷纷打出“All in 5G”的口号,宣布将全身心投入打造5G终端产品。就连被嘲“慢半拍”的苹果,也终于在本季度推出了首款5G手机。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今年1-11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累计突破1.44亿部、上市新机型达199款,占比分别为51.4%和47.7%,远超4G。

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5G手机的平均价格也在迅速下降。从最初时的6000元以上价位手机,到5G“千元机”再到5G“百元机”陆续出现,间隔时间还不到一年。不得不承认,“全民5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万物互联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也在加速来临。进入2020年,国内以华为、小米、OPPO等为代表的的手机厂商,以及传统制造业企业全面入局物联网生态,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慧屏等生态链产品加速进入市场的同时,如何实现跨设备间的“无缝互联”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键控制全屋设备、手机充当“端游”手柄、文件“一碰传”……作为物联网应用实践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认识到,当下设备间仅实现了“互联”,只有进一步发展通信、人工智能、云等技术,我们才能向“万物智联”迈进。

社区团购

今年疫情对数字经济的带动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消费方式上,更是对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体验。作为互联网行业中并不“新鲜”的事物,社区团购在疫情的和平台的推动下,在2020年展现出了爆发性的增长。从原有的玩家,再到各大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加入,流量、资源、资本的加持使得社区团购的话题在2020年下半年持续升温,也引发了社会热议。作为一种消费的新模式,社区团购为平台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价值,但是也为消费环节中的其他部分带来了影响,社区团购未来何去何从,将会是2021年行业和消费者持续关心话题。

在线教育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在线教育的2020年,那“风口”和“烧钱”无疑是最合适不过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全国大中小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面对海量的用户需求,在线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发展“风口”,也让在线教育快速完成了市场培育和基础建设的过程。在互联网难得一遇的“风口”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本的大量涌入。在2020年1—10月,K12教育行业累计融资规模达到328.7亿元,超过去四年融资金额总和。资本的加入除了推动大量新的在线教育平台涌现外,也让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烧钱”抢用户成了今年在线教育行业最大的“特征”。

趋势观察

垂直领域产业新机萌动

本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又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二选一”等行为开展反垄断调查。这些都预示着,互联网平台经济强监管时代的到来,大型互联网平台将不再像以前一样轻易获得资本加持,并通过流量优势“躺着赚钱”。

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消费互联网迈向“精耕细作”,产业互联网“春意盎然”,在市场一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局面,正发生着变化,在垂直领域,新势力正掀开国产化浪潮。

如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原有知名制造业企业如TCL、美的、三一重工孵化并大力推进平台企业格创东智、美云智数、树根互联的成长,在芯片制造领域,芯原股份、北京芯愿景、敏芯股份等一批芯片企业在科创板陆续上市。在扫地机器人、筋膜仪、按摩仪等小家电领域,科沃斯、云鲸、云麦、SKG等逐渐走入更多消费者视野。在在线教育领域,猿辅导、跟谁学、作业帮等企业逐渐打出品牌。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国家对资本的有序引导,以及5G大连接时代的到来,在数码科技领域,形成在垂直领域创新独到的优势,将是未来更多企业的战略选择。

年度人物

任正非

华为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

从被列入实体清单,遭遇芯片“断供”到被迫“送别荣耀”,尽管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严厉制裁,但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从未想过放弃。从宣布海思“一夜转正”,参与“松湖会战”,努力构建HMS生态以取代GMS,再到打造并落地业界首个真正为全场景时代打造的分布式操作系统——Harmony OS,任正非及其背后的华为团队一直在为“活下来”不断努力。

“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2020年以来,不断发力自研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任正非也曾多次呼吁国家坚持开放和国际化,重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美国的科技发展史为镜,不断反思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科学性。“学人之长,长自己之力。”不得不说,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不仅走在行业一线,也成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升级路上的“先行军”。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

已经走过22年的腾讯,在2020年依然稳步向前,从内部架构的调整再到外部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道路上,腾讯都在按部就班地向马化腾所希望的方向前行。从腾讯的财报中可见,游戏相关的收入比重正在不断降低,而来自云服务等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业务收入比重则快速提升,包括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产品,在疫情的推动下用户量得到大幅提升。正如马化腾在腾讯年度特刊《三观》中所说的那样:“疫情期间的特殊经历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连接的价值,一切的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继续深化人与人的连接,服务与服务的连接,让连接创造价值,这是我们不断进化的方向。”

雷军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从一种粗粮的名字,到国产优秀自主品牌的象征,雷军赋予了“小米”一词更深层次的意义。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十年间凭借“性价比”等优势,在用户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公司“手机×AIoT”战略全面落地,帮助品牌手机业务逆势重回全球前三,也推动公司整体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是雷军今年为小米定下的三大铁律。此前,小米业内首发搭载“1亿像素”镜头的手机,首批量产120W闪充方案,还将率先支持WiFi6增强版等核心技术。如果说,雷军成立小米的初心,是逐渐消灭山寨手机;那么刚刚度过十周年生日的小米,目标则是“死磕硬核技术”,冲击“高端”。而从公司目前的产品推进节奏来看,其已经成为了影像、屏幕显示、快速充电、5G/6G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柳青

滴滴出行总裁

从业务归零再恢复到峰值,2020年对于滴滴出行而言,注定是需要铭记的一年,也让柳青发出了“认知到周期的存在,认知到不确定性,认知自己所处的行业,组织有韧性和抗击打能力,真实面对自己,真诚面对用户,才能帮助企业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感慨。在面临“安全”难题之时,滴滴出行的发展曾一度处于停滞,但是在柳青的努力下,不仅重新构建了安全的体系,而且频频在业务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从花小猪打车到青菜拼车、从社区团购到D1“共享出行新物种”,在被外界誉为异常艰难的“后疫情时代”滴滴出行不仅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抢占了更多新的新赛道,为滴滴出行未来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可能。

●数读

●116451个

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广东建成开通5G基站116451个(较上年底增加79463个),约占全国的15%;全省5G用户达3053.3万户,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71.8万个

工信部12月中旬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

●51.4%

2020年1—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其中5G手机累计出货量1.44亿部,占比51.4%,这是5G手机首次在年度跨度上超越4G手机的历史性时刻。

●80.1亿

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36.3亿,到2025年,预计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截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平均增长率。

●61.2%

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大部分增长来自产业市场,产业市场连接数将占到整体的61.2%,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能源领域将最有可能成为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最快的领域。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