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用工或成发展趋势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科技所带来的信息化、数字化浪潮正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包括商业沟通、运营方式和办公方式(如线上远程办公),并催生了更多能够独立交付的短期临时性、项目制的工作任务,促成了多元化用工模式的兴起。

企业多元化用工或成发展趋势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15 0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在疫情和政策的双向推动下,多元化用工模式正在不断向中小企业下沉,企业的雇佣模式不断被刷新。近日,在第六届HR云时代高峰论坛上,乾通互连发布《2020中国多元化劳动关系市场研究报告》,聚焦多元化劳动关系这一倍受社会关注的企业用工模式,分析中国多元化用工市场发展现状,洞察未来趋势,并分享了快消行业、餐饮行业知名企业,以及国资名企在多元用工领域的成功实践。

报告指出,互联网科技所带来的信息化、数字化浪潮正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包括商业沟通、运营方式和办公方式(如线上远程办公),并催生了更多能够独立交付的短期临时性、项目制的工作任务,促成了多元化用工模式的兴起。

随着疫情、经济、政策、人口变化、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正在呈现出新常态,对于社会稳经济促就业、企业生存发展、个人从业者的发展来说,多元化用工模式起到的价值不容小觑。仅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寻找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工模式势在必行。报告显示,有超过51%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多元化用工模式对于企业相当重要,除大型企业和集团性企业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在尝试新型用工模式。

据了解,此次调查中共回收327份企业有效问卷,涉猎制造业、互联网业、零售业、广告传媒等多个行业。其中,互联网、文化/科研/教育/培训/院校、广告/设计/传媒和中介/咨询/认证等第三产业处于前三位,使用多元化用工比例高。

多元化用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降低综合用工成本、适配高峰用工需求、减轻管理负担和用工风险的问题,概括来说就是既能降本,又能增效。而随着经济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剧,企业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在多元化用工中,企业对知识技能型人才需求占比高达64%。

但在旺盛的多元化用工需求背后,企业的顾虑也越发凸显。根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对于企业来说,采用多元化用工服务商的最大顾虑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担心企业内部数据外泄和信息安全、担心多元化工作人员质量和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以及多元化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无法像正式员工一样,完全放在公司岗位职能上。

报告还对未来服务商的进阶过程进行了大胆预测,将分为: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流程合规、业务模式精进、市场规模化认知、技术变革六步,由此来适应于多元化劳动市场的需求。

多元化用工起源于美国,在欧美普及率很高,20世纪90年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阿特金森(Atkinson)提出“弹性企业模型”理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多元化用工学术理论雏形。后流传至日本并发展兴盛,据CIETT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多元化用工市场渗透率达到42%。

目前,在经济大环境变化,以及政策助推的影响下,多元化用工在我国的渗透率有所上升。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多方面的效率,充分提升人、物、资金的产能,追求最大程度的“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点。

多元化用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模式,有效的调和了社会就业压力、企业弹性用工及压缩成本、个人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成为提升人力资源效能的有效手段,也进一步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