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

防走失智能手环、智能护理床、情感陪护机器人……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日益丰富。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认为,智慧养老的根本不仅在于技术的“智慧”,更在于它能够针对某种需求场景,解决老年人居家或者在养老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在摸清老年人真实需求基础上,还需要整合资源。

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12-07 08: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防走失智能手环、智能护理床、情感陪护机器人……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日益丰富。然而,这些都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吗?他们会使用吗?

近日,在第三届燕山养老论坛上,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就如何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认为,智慧养老的根本不仅在于技术的“智慧”,更在于它能够针对某种需求场景,解决老年人居家或者在养老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在日常各项养老服务中,技术不是独立的存在,而应实现集成,并与管理有效融合,以解决老年人真正的困难和问题。”李红兵举例说,对于重度失能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智慧养老应通过整合各种新技术,聚焦“两便管理”等需求,让他们及其家人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智慧养老要智慧,更要‘致惠’。”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认为,要抓住“养老服务”这个核心,在智慧产品和服务中,体现适老化、实惠性、人文性。

曾琦认为,为老年人设计研发产品要植入人文关怀要素;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方要建立消费反馈机制,收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体验后的评价,据此判断产品或服务的效果。

填平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在摸清老年人真实需求基础上,还需要整合资源。

据曾琦介绍,全国老龄办曾在全国多地试点搭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将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和服务提供方的供给信息加以匹配,让老年人在家里就能方便地获得养老服务。但由于覆盖面小,服务对象少,供需双方信息收集不全,一些平台归于失败。

如今,不少养老机构和企业也在积极打造类似平台。然而,碎片化的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孤岛”,没能让这些数据释放出最大价值。

曾琦认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要想办法吸引真实流量和社会化资源,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在尊重老年人隐私、依法开发使用数据的前提下,对碎片化数据有效整合。

“数据集成对科学决策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老龄产业方向博士后郑志刚说,发展智慧养老,可以通过数据和信息打破机构之间的边界,把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及养老机构整合形成新的组织,通过网络实现社会组织、社会机能的协同。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