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正当其时

10月12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府分论坛在福州召开。王坚表示,希望通过城市大脑的协同创新机制,带动更多企业创新,让城市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新载体,在城市数字化上做出中国开创性的贡献。

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正当其时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10-15 08:1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0-10-15 08: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2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府分论坛在福州召开。在这次论坛上,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历程、数字政府建设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路径和发展趋势等话题成为讨论焦点。

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的代表和行业专家等表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秉持创新引领、数据赋能和服务高效的理念,从技术、应用、政策、产业等多方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着显著成效。当前,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我国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正当其时。

把握数字政府建设关键问题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驱动变革的最活跃因素。

数字政府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一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给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新工具”;二是数字化转型浪潮兴起,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三是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新格局,对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王钦敏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成功把握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活力。数字政府旨在构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改革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监督导向等制度供给,系统性推进机构职能优化、部门业务协同、行政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等变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汇聚群众企业需求,形成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效显著。截至去年年底,全国9亿网民中平均每3人就有1人运用在线政务服务。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针对企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疏解“堵点”、破解“难点”,不断简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了百姓,优化了营商环境,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三是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字政府建设的要素保障能力。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性要素资源,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数据质量标准和数据治理能力,将直接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的水平和效率。要摸清数据资源底账,健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做到资源“心中有数”、治理“于法有据”。要建立权责清晰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提高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不断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要探索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努力推动数据有序开放、有效供给和综合利用,充分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赋能数字中国发展。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表示,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应用、制度等问题,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第一,服务是根本,要深化“一网通办”,全面提升政府效能。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从“简政放权”入手,进而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收到了超出预期的重大成效。目前,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连接部门服务1142项,连接地方服务343万项,支持地方办事服务超过6亿件次。各地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涌现出“浙里办”“粤省事”“闽政通”“豫事办”等移动服务,受到群众普遍点赞。下一步,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升基层承接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实现高频事项“跨省办”,线下服务“线上办”,线上服务“简单办”。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的贴心服务。

第二,数据是关键,要创新应用,提高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3000多个,系统集中度超过 70%,国家共享平台发布数据接口1100 多个, 提供查询核验服务超过9亿次,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有力支撑了各级政府业务协同和应用创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成效初显,涌现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和实践。要进一步巩固整合共享成果,加快数据共享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数据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为实现“服务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规范开发利用行为,充分发挥数据的赋能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第三,制度是保障,要持续改革创新,构建与数字化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11年以来国务院修改、废止行政法规200多项,2013年以来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730多项,压减核准企业投资项目90%,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有效疏通了“放管服”改革的制度“堵点”。然而,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款不适应数字化条件下流程优化,不利于网络化条件下“一网通办”,制约了“放管服”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完善法律法规,破除不合理的制度和障碍,优化行政流程,保障数字政府建设高效有序发展。

第四,安全是底线,要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网络安全事件高发地。据统计,2019年针对党政机关的大流量攻击事件日均超过200起,发现数据泄露风险与事件3000余起,网络安全保护刻不容缓。要提高防护意识,落实管理责任,强化防护手段,提高技术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为数字政府建设保驾护航。

凝神聚力打好数字政府建设“攻坚战”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

一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当前,5G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云计算统筹优化基础设施资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政府业务深入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是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各地区各部门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市)印发了省级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浙江“数字化转型”、广东“数字政府”改革、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河南“跨省通办”、深圳“鹏城智能体”以及其他省(区、市)和国务院部门的数字政府创新实践异彩纷呈。日益丰富的创新实践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生动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平台支撑不断强化。由国办牵头建设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360万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全国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82%,有力推动了“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对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陆续制定出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抗疫”发挥了巨大威力。在国家层面,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全国累计使用超过400亿人次,保障亿万群众“一码通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支撑防疫数据共享330亿次,疫情溯源预测、密接查询、复工复产等大数据分析平台有力支撑领导决策和疫情精准防控。在地方和部门层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推出大量“数字抗疫”的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这次“数字抗疫”的成功实践,是对我国近年来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显示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能。

根据有关分工,国办承担与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的重点任务。卢向东表示,将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围绕重点任务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国家层面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性文件,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合力,确保数字政府建设规范实施、有序推动、加快推进。

二是深化数据治理。加强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数据共享规范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是打造核心引擎。全面提升网络支撑能力,有效满足数字政府建设需求。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更好支撑事中事后监管“一网统管”。

四是夯实安全基础。积极探索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筑牢数据安全底线,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

五是推广最佳实践。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典型应用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以试点示范带动整体突破,推动全国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城市大脑建设得益于政府数字化转型

在题为《城市大脑实践:治理体系与技术体系》的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表示,城市大脑的实践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没有政府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到今天可能也干不成。

对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如何在城市大脑中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王坚表示,城市大脑是跑在云计算上的,数据资源实际上是流动在区块链上的,而数据的价值是靠智能技术来实现的。其实,这几个因素在城市大脑中综合体现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王坚表示,希望通过城市大脑的协同创新机制,带动更多企业创新,让城市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新载体,在城市数字化上做出中国开创性的贡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