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姬英明探源“黄帝族发展路线图”

8月初,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发起的“探源黄帝族发展路线图”活动一行,从北京自驾出发,到“黄帝族”始起地陕西宝鸡一带开始为期10天的探源活动。本次探源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甘肃灵台考古同仁、泾川和崇信文化部门、庆阳文物部门及电视台,以及靖边县委和榆林文化界的热情支持!

随姬英明探源“黄帝族发展路线图”

来源:光明网 2020-08-22 1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初,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发起的“探源黄帝族发展路线图”活动一行,从北京自驾出发,到“黄帝族”始起地陕西宝鸡一带开始为期10天的探源活动。参加本次探源活动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家韩建业教授,原央视主任编导、高级记者刘靖女士,宝鸡考古研究所辛怡华所长,榆林日报主编、记协主席王志诚先生,以及王军博士、华雪先生等文化人士。

“‘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更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探明‘黄帝’的发展脉源。然而,自秦焚前朝历代正史以来,我们对‘黄帝’的认识,仅限于《史记·五帝本纪》中一统华邦万国的轩辕黄帝了!却忽略了秦前周朝一些幸免遇难的诸侯史——《逸周书》、《吕氏春秋》等遗存古书中有数十次‘黄帝’的记载。我作为姬轩辕黄帝183世孙,姬宗氏传承人,我愿为世人解开‘黄帝族发展路线之!‘黄帝’实则不是一代个人的尊号,而是一个生活在甘肃陇山陇东至陕西陕北一带的、距今7137年—4717年的大部族历代首领的尊号。”姬英明深情地说:“祖上传承说,首代黄帝是伏羲的直系后裔,在距今7137年前,诞于姬水之畔,和神农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因二代黄帝和二代炎帝不合,二代炎帝带领大多数龙族部落大出崤山,黄帝族和炎帝族以黄河崤山为界,各自发展。到四代黄帝时痛定反思,沿泾河而上,最终来到富饶的邰塬及古河南一带,黄帝族终于发展壮大,到轩辕黄帝时一统天下!这一次我请韩建业教授及媒体朋友同行探源,就是想从考古上验证祖上的传承。”

本次“黄帝族发展路线图”探源由姬英明先生带队的一行十余人,用时十余天,从宝鸡神农祠开始,途经有七千年遗存的北首岭遗址,凤翔水沟遗址、甘肃灵台桥村遗址、泾川王母宫、泾川百泉遗址、崇信黄帝城寨、崇信华夏古槐王、宗子窑洞、平凉崆峒山、庆阳南佐遗址、庆城不窋周祖陵、陕北定边县的博物馆、靖边轩辕黄帝真身陵及褡裢沟遗址一带,至榆林市的博物馆,结束返京。本次探源活动,也是姬英明先生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延续。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一期探源用时和跨度都比较长。我们离开宝鸡水沟遗址后沿‘黄帝族发展路线’北上的核心地段是泾河中游的泾川县和崇信县,也是我的故乡黄寨塬,也有非常多的史前遗址。黄寨塬是一个横跨崇信县与泾川县两县的百里大塬,祖上传承说这个大塬是古“黄帝城寨”,因为历史的变迁,现在就只叫黄寨了。故而我请人大考古学家韩建业教授一行验证一下祖上的传承。韩教授在泾川县百泉山上看到了4000多年前的陶片和夯土,调查认为崇信县黄寨镇遗址的大量白灰地面与陶片的年代,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正好是传说黄帝族发展至轩辕黄帝一统天下的时期!客观地说,祖上传承说黄寨是‘黄帝城寨’,就所言非虚了。”姬英明激动地说。

韩建业教授:泾川百泉村后山上有新石器时代的夯土遗存,高达五六米,可惜大部分已经塌毁,在倒塌的堆积中,可见类似桥村遗存的4000多年前的篮纹陶片。崇信黄寨镇的遗址从断面的白灰面和采集的陶片看,至少可以分两个时期:山坡靠下部位有类似大地湾四期的厚薄不均的三合土地面或者比较原始的白灰面,当属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晚期阶段;山坡靠上部位有厚薄均匀的白灰面,当属于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时代。

“我们一行这一次既是探源,也是朝黄帝的圣,故而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崆峒山,也就必不可少了!‘黄帝问道崆峒’不止是庄子的寓言,在《史记》里也有记载。‘道源崆峒’是道家的圣地,在道学界是不争的事实,崆峒山有晋至隋唐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的存在,有的小说把历代黄帝学习的崆峒圣地,写成滑稽的‘崆峒派’,实在是无知啊!”姬英明感慨地说。

“黄帝族真正发展起来是到‘邰’一带,也就是上了陇东庆阳董志塬后,才建立了‘黄帝四都’之一的‘有熊佐都’。南佐遗址的建筑仪轨布局和宏大面积,应该是最好的证据。庆阳董志塬不但是黄帝族的福地,也是姬后稷五世孙姬不窋因‘夏后羿妄乱’而逃回祖源修养元气的福地。”姬英明接着说:“时至今日,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之际,我作为姬宗氏宗子,再一次来到这个有福气的大塬上,希望能为中华道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接上祖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气神!”

韩建业教授说:“南佐遗址面积数百万平方米,以前的发掘已经揭露出一座前厅后堂的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殿堂式建筑,冲沟两侧有九个直径约100米的夯土高台,或许为祭祀台,可惜有的高台已经快要完全塌毁了!该遗址的确是都城级别的中心聚落遗址!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都亟待加强。”

“当黄帝族在陇东平原上发展起来后,就逐渐地朝北扩展了。当黄帝族翻过白圉山后,平坦辽阔的河套平原是上天赐给黄帝族最好的礼物!黄帝族在河套平原上建立了‘天鼋神都’及‘昆龙虚都’等都城,极大的增强了黄帝族实力,也才有轩辕黄帝时大出崤山而缔造大一统华邦天下的伟大功勋。”姬英明兴奋地说。“陕北榆林三边一带,是一个有着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神奇地方!靖边县‘轩辕黄帝真身陵’周边,更是大遗址密布的核心地带,但也是被考古忽略的地带。”

韩建业教授:我是第二次到姬英明先生所说的有着“轩辕黄帝真身陵”的靖边高家沟,这里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高台,后山坡上见有距今5000年以后的庙底沟二期阶段的陶片和白灰面,附近还有许多同时期的遗址。需要考古工作确定遗址的年代、结构和性质,包括那些夯土高台的年代和性质。

“以上从陕西宝鸡至关中平原,再沿泾河而上至陇东大塬,再到河套平原,是祖上传承给我的‘黄帝族发展路线图’,不知是否有误,还请考古专家和诸位文化高贤,多多指导。”姬英明严肃地说。

韩建业教授:姬英明先生传承的黄帝族年代和地域,与我们这一次探查所及的考古遗址情况多能大致吻合,陕西宝鸡到陇东、陕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文化也基本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距今四五千年期间,也就是传承中黄帝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关中西部、陇中陇东至陕北一带发现有多个数百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应该不是偶然的。加强这些地区的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将对探源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探源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甘肃灵台考古同仁、泾川和崇信文化部门、庆阳文物部门及电视台,以及靖边县委和榆林文化界的热情支持!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