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品德修为;
医患的一问一答,表达的是救治,更是关爱抚慰;
医学的一点一滴,代表的是科学,更是敬畏之心。
一张简易办公桌,一个方便24小时留在医院的单人床,加上两件健身器材,是郭炜华新办公室的全部家当。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宽敞崭新的病房楼里,心血管科四区郭炜华主任的房间略显“寒酸”,他却笑笑说:“足够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出门诊、做手术、开学术会、参加培训。”在旁人眼中,郭炜华整日辛劳,几乎24小时扑在工作中,可他却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陶醉其中。究其原委,恐怕只有“爱”字能解释——对医生职业的热爱之情、对身边患者的仁爱之心,是一切的原动力。
不忘初心:
手术室里乘风破浪,一切为了治病救人
郭炜华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马长生教授,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植入式心脏除颤器、三腔起搏器和各类复杂先心病封堵及冠心病的介入手术,倡导完全“零”射线绿色电生理。
在心血管行业积累了数十年经验,治愈过数以万计患者的郭炜华,从小便能熟背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篇章——“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儿时起,这些语句就在他心里埋下了学医的种子。郭炜华祖籍山西长治,祖父以上几代从医,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医学的博大精深,并立下行医之志,带着治病救人的初心,走上了医学道路。
多年行医路上,他每年房颤独立手术量在700台以上,已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术超过500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600例,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430例……
他救过很多人,冒过很多风险;他曾收下很多其他医院不愿接的高龄、高危、高难病人;他被称为“在禁忌症上跳舞的人”,喜欢在手术室里乘风破浪,挑战压力与困难。而这一切,只为治病救人这份初心。在无数的救治病例中,有几个故事尤其感人至深。
先心病、亲情与命运
2014年,一位爸爸带着女儿进京求医。女孩28岁,从小就被确诊为先心病,但当时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限制,没能做成手术。病魔却始终折磨着这位美丽的姑娘,先心病引起重度肺动脉高压,使得女孩经常大咳血。
父亲带着女儿辗转京城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无法手术,成功几率极低”。在医院见到郭炜华时,他的父亲几近绝望,求他一定要救救女儿。郭炜华当时内心很纠结,但还是排出了种种阻力进行了手术。结果很成功,女孩开心地与父亲、爱人回家了。
两年后的感恩节,郭炜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女孩的丈夫,他说,代表女孩对郭主任说声感谢。他告诉郭炜华,术后女孩享受了20多个月快乐的生活,被亲情与爱情的呵护,最后离开的很安详。
“这大概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吧。”说起这件事,郭炜华双眼湿润,“医学是理性的,可挽救的每个生命和家庭却是鲜活充满温情的。心怀悲悯,才能在行医中感受到亲情、爱情和命运的伟大,让人对生命心生敬畏。”郭炜华说,也是件事,让他开始更加关注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投身相关公益活动,“如果先心病能及早手术,就能挽救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一台手术挽救两条性命
去年秋天,一位大着肚子的孕妇慕名找到郭炜华。这位即将做母亲的女士27岁,正处于30周到孕期,室上性心动过速几乎天天发作,不仅坚持不到分娩后,还可能影响生产。
又是一位禁忌症患者!孕妇不同于普通病人,常规消融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操作,辐射和麻药都会影响胎儿健康。郭炜华决定在完全零射线下操作,看似柔弱的女子,为了孩子健康,决定不使用麻药。一面是下定决定挽救母亲和孩子的医生,一面是忍痛配合治疗的坚强母亲。手术室里,穿刺、建模、穿间隔、消融一气呵成!
手术室里的郭炜华。
完成后,郭炜华长舒一口气,专门与肚子里的宝宝合影留念。他说,母爱的伟大让人动容,虽然为了这台手术舟车劳顿,可保住了母子平安,值了!
投入全心:
心脏大咖强强联手,共建中心“护卫舰”
除了救治病人,2020年最让郭炜华开心的事,就是 4月2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四区正式开科这件事。在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磨练了整整十年后,郭炜华加入了新的团队。
据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已有3个心血管科病区,心血管科一区(东城院区)由张立晶主任带领;心血管科二区(通州院区)由潘国忠主任带领;心血管科三区(通州院区)由陈步星主任带领,心脏康复(通州院区)由刘力松主任带领。
心血管科四区(通州院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新成立的第4个心血管科病区,也是在医学泰斗胡大一教授、东直门医院王显院长亲自关怀下成立的。
新设病区汇集了众多心脏医学“大咖”,包括:脏大血管外科专家汤楚中教授及其团队、心内绿色电生理郭炜华教授、宋彦春主任及其团队、杨娅超声工作室。
郭炜华表示,王显院长是一位实干型前辈,在他的带领下,未来医院将打造辐射京津冀的“心脏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完善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止及治疗。
心血管科四区(通州院区)团队。
“正是这份对心血管事业的热爱之情吸引着我。”郭炜华说,同时,团队专家们都有着一致的医学理念,敢于挑战“高龄、高难、罕见”病例。他介绍说,近2个月来,“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已成功完成了16例开胸手术,达到了“0”事故和“0”并发症。目前,心脏大血管外科暂时依托于心血管科四区,未来将为所有心血管内科提供平台支持;绿色电生理的零射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学科之一,数月来,“心脏绿色电生理治疗”也成功完成了60余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由原安贞医院心脏超声主任杨娅教授领衔的“杨娅心脏超声工作室”,配备了最先进的心脏超声检查仪器,会以最娴熟、高超的技术,配合心脏中心治疗。
医者仁心:
行医手术是种修行,追求医者最高境界
郭炜华的经历是典型的西医人才成长之路,为何要加入以中医著称的东直门医院?
对此他表示,首先东直门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也一直十分重视心血管专业建设,王显院长不拘一格降人才打造心脏中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同仁加入。其次,他认为中西医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治病救人,“无论哪种医学,我们要做的是祛除患者的病痛,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医学就是好的医学,就值得学习与推广。”
在忙碌新科室建设之余,郭炜华还积极参与基层医生培训、热心公益事业。作为马长生心律失常“心动计划”发起人,郭炜华一直在致力于患者房颤的宣传教育,给房颤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平台的工作,并向全国推广三维技术帮助培养电生理三维技术人才。
胡大一教授曾说,医生面对的是患病的人,不是在修理机器;医学不是理工科,而是充满人文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郭炜华十分认同这种说法,他说,行医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修行,与许多前辈相比,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所以还要不断修行,“不能只是会做手术的匠人,而要追求大医精诚,策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
(注:图片已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