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的信访维稳创新之路

在此基础上,以科技助力为配套全面推行村级实时信访。通过小程序智能对接单位与包案干部,一揽子明确接访的时间、地点、干部、信访台账等工作细则,极大的提升了信访处置效率。在乡镇(街道)建立18个百姓评理室,为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设立“缓冲带”,打通民间力量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

科技助力的信访维稳创新之路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9-11 11:19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9-11 1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助力的信访维稳创新之路

—建瓯市开展“吸附行动”“推行”“接管通”工作机制解读

今年以来,建瓯市在开展基层信访维稳“吸附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以科技助力为配套,深入推行“接管通”工作机制,实现进京、赴省、到南平“零集体访”,全国“两会”期间实现零进京访的“双零”目标。

  一、三级接访,确保“接”到基层

三级接访:一是面对面“上接”。每月15日市委书记、市长轮流到信访局接待群众,其他涉及分管、挂点的相关市领导参加。二是点对点“对接”。建立市党政领导每周一、周四坐班约访制度,坐班领导对于预约当日的群众信访,能当场化解结案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当场调处办理;对不属于自己分管职责范围的,由信访局通知相关的市领导和责任部门接访或约访,按有关规定和工作流程办理,信访局做好督办反馈。三是线连线“下接”。建立每月10日市领导下乡接访日制度、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每周一接访制度、村级每月1-2次信访接待日制度,其中村级接访利用移动式信访接待日“背景墙”,根据调解和信访工作的需要,采取实地流动调解的方式,将调解地点延伸到田间地头、凉亭廊桥、庙宇祠堂,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地点、明确人员、明确台账要求。

在此基础上,以科技助力为配套全面推行村级实时信访。一是借助科技做好源头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精心设计主导打造了“接管通”配套小程序,响应移动优先号召,优化传统信访流程,引导有诉求的群众正确表达,不随意发布负面信息。二是借助小程序增速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小程序率先实现村级两委信访维稳管理信息化、移动化,实现诉求实时对接,诉求属地即时响应,初信初访率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借助科技高效联动,提升群众“理解度”。通过小程序智能对接单位与包案干部,一揽子明确接访的时间、地点、干部、信访台账等工作细则,极大的提升了信访处置效率。

  二、三线管理,确保“管”到一线

三线管理:一是“蓝线”管理,对首次进入信访渠道的信访人、信访件,实行“蓝线”管理,“蓝线”管理要求在15日内解决群众诉求,逾期未解决的自动进行预警;二是“黄线”管理,对到南平市级个访,被登记或通报两次以上的;到南平市集体访,被登记或通报的;越级到省级以上的个访、集体访等由市信访联席办认定并纳入“黄线”管理,“黄线”管理的为较大信访问题;三是“红线”管理,信访“三到位”工作已落实,信访人仍不息访的;已经依法终结或者其他无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等情形,纳入“红线”管理。

“三线管理”把信访维稳工作的重点放在初信初访上,放在“蓝线”、“黄线”特别是“蓝线”管理上,在分类管理、科学管理的同时,也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保护,对于在信访维稳工作中不重视、不到位、不落实的,明确问责追责情形,对于工作已经到位、已经落实的越级访、进京访予以免责。2017年以来,对信访维稳工作不重视、不到位导致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集体上访的38名干部进行问责,也对一批符合“三线管理”免责情形的干部予以免责,同时,也对落实“三到位”措施后仍然缠访、闹访、无理上访的40名信访对象依法进行处理。

在此基础上,建瓯市注重依托科技手段强化“三线管理”,通过配套小程序的数字管理功能,实现市、乡镇领导实时动态掌握全市全乡信访案件的移动数据可视化,提升预警预判能力,为各级领导与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并可实时介入具体信访案件的处理、督办、批示。同时,小程序的智能化设计,干部在处理群众诉求时工作台帐智能生成,实时流转,结果一目了然,信访维稳警情随时掌握,不仅从事事留痕向工作自然留痕转变,更让上级决策有了扎实的依据。

  三、三层平台,确保“通”到百姓

三层平台:一是打造政府防范的平台,确保政策投向与百姓的风险相通。对发生在建瓯市辖区内的公共安全案事件由市政府出资145万元购买公共安全责任险,强化事前防范,源头预防。紧紧锁定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在校园、医院、车站及其他公共安全领域的暴恐、爆炸等五大类群死群伤事件可能带来的稳定风险,一旦发生伤亡3人以上较大公共安全案件事件,立即启动保险理赔机制,防止发生群体性、极端性事件。二是打造民间化解的平台,确保调解方式与百姓的需求相通。创建民间性质的“百姓说理之家”,采取政府补助和“信访局开单、司法局交单、百姓说理之家接单”的形式进行调解疏导。在乡镇(街道)建立18个百姓评理室,为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设立“缓冲带”,打通民间力量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建瓯市级层面的“百姓说理之家”和乡镇(街道)的“百姓评理室”自成立2个多月以来,先后受理近百起各类疑难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调解事项。同时,加强基层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在每个乡镇(街道)、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市直单位均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三是打造精准帮扶的平台,确保人文关怀与百姓的困难相通。与当地农商银行合作,建立信访维稳专项小额贷款项目,对家庭困难的信访对象建立台账,由市委政法委核实情况后向农商银行推荐,农商银行开通“绿色”办理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优惠利率优先办理。对于一般性农业生产项目,予以3000元~20000元的小额贷款;对于规模性农业项目,予以2万元~10万元的小额贷款;对于因遇到天灾人祸、司法执行不到位,导致生活困难的,依照规定予以10万元以内的司法救助。

同时,利用配套小程序全面兼容、易推广等特点,打造普法宣教新阵地。该小程序创新的将群众诉求入口与宣教入口加以整合。根据不同受众对象推送个性化内容,对“红黄蓝”三线人员日常推送普法知识、调解案例,缠访闹访受处理案例;对基层干部推送相关法律法,调解技巧等内容。

建瓯市自深化基层信访维稳“吸附行动”,全面推行“接管通”工作机制以来,以源头治理为导向,科技助力为配套,已经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由上级“要我做”到基层“我要做”转变;二是在工作力量上由个体单打独斗向集体“同台合唱”转变;三是在工作重点上由全力积案攻坚向着力初信初访转变;四是在工作格局上由过去“头重脚轻”向现在重心下移转变。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