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新生态 中软国际助力成都建设软件人才新高地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针对成都软件产业存在的人才缺口,引入依靠鲲鹏计划,助力成都市携手华为,积极推动双方深化务实合作。陈宇红从基于“5R体系”和“6D标准”对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领域形成的独家优势进行了介绍。

构建人才新生态 中软国际助力成都建设软件人才新高地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8-28 10:58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8-28 1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主题大会暨2019年数字世界博览会高峰会议在蓉召开。针对产业面临的人才供需错位等问题,成都将大力支持企业、高校、机构培养本土人才。在高峰论坛上,特邀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出席并发表了题为《软件产业人才新生态》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构建软件产业人才新生态,是把握新兴领域发展优势的先机。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应对市场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基于成都当前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中软国际多年来积累的行业经验与思考,陈宇红在讲话中说,成都软件行业突飞猛进的增速有目共睹,早在2011年,成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8年,成都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3959.7亿元,软件业务收入3047.1亿元,实现税收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产业发展无疑给政府和企业带来诸多挑战,而人才更是产业腾飞的“助燃剂”。成都目前拥有50余所高等院校,每年约16万左右大学毕业生。

近期,由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9)》(以下简称《引导》)显示,关于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生活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等15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的调研中,软件人才缺口仍是最大的。软件人才呈现数量不足,人才素质能力与需求有差距,因培养数量不足导致的招聘困难,以及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动态紧缺。

《指引》软件人才紧缺情况部分截图

对于软件产业,产业与人才互相推动,双效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与产业的融合匹配,最终才推动行业的整体前进。《指引》呼吁高校根据提供的紧缺人才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便于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并阐明“市场是实现人才区域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政府是降低人才成本的主要制度供给者”的观点。针对成都的软件产业存在人才短缺等问题,陈宇红表示,中软国际教育将加快推动以前沿性、实用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突破口,通过“搭建校企区人生态合作平台”为基础,融合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

通过多维度实施部署教育政策、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区域政府结合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等特色需求,学校可以借助生态平台影响力、生源组织能力、特色学工管理、产业前沿师资队伍、以及切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对接其背后的众多优质联盟企业;而企业也可以通过更加优质、匹配、并具有独特先进性的服务模式,吸纳更多优秀的未来力量共建事业;也帮助区域经济的人才供给、优质就业、价值创造提供坚实保障;而作为个人,则可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来自于院校、企业、地方多方面不同层次、源源不断的服务。中软国际将积极推动成都高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深化共建,助力成都打造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展现新作为。陈宇红表示,在未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软件人才强则软件产业强,软件产业强则数字中国强。软件工程能力和客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逐渐步入个性化、定制化的“软件定义时代”。中软国际教育集团每年300+场落地活动,6000+技术竞赛,400+万优秀学生人群。1000所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领域大力推进系统化创新,创新成果亮点纷呈,2018年,新增62项教育部公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年培训6万人次。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作为直接面向用人企业和高校并持续推进校企融合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针对成都软件产业存在的人才缺口,引入依靠鲲鹏计划,助力成都市携手华为,积极推动双方深化务实合作。今年,成都与华为公司签订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及鲲鹏生态基地正式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根据协议,成都与华为将共建鲲鹏转化平台、鲲鹏行业解决方案孵化平台、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鲲鹏生态基地展示平台,孵化基于鲲鹏生态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同打造鲲鹏生态产业园,推动鲲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希望基于鲲鹏生态基地培育产业新生态,共同打造百万平方米产业园。

中软国际作为华为鲲鹏产业生态构建同舟共济伙伴,利用鲲鹏计划探索软件工程新能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新内涵,优化校企合作的策略,构建软件人才生态圈,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从而直击产业发展痛点,找到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依托解放号软件生态云平台,聚合海量的软件工程师、软件服务供应商和软件需求企业,通过柔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供求双方赋能,为IT人才提供随时找工作的平台,解放软件产品供需双方IT生产力,提升软件产业自身的能力,更好地服务数字中国。

陈宇红从基于“5R体系”和“6D标准”对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领域形成的独家优势进行了介绍。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根据地区的人才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实训培养,准员工“5R”实训课程体系(5Real,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经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为内核。制定以6D企业新人才能力标准(即: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编码能力、职业素养六大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未来、产学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企业、政府、个人、高校人才新生态。中软国际教育集团扮演着先行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使学生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工作要求,满足企业对入才的需求。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将会逐步完善地区软件人才结构失衡的状况,并进一步拓宽原有就业渠道,顺应软件行业发展的形势。成都将联合中软国际教育集团落地软件产业人才新生态,开始布局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把握数字中国这一历史机遇,以准员工“5R”实训课程体系作为构建企业-高校-培训铁三角的“软件产业人才新生态”战略支点,全面推动校企合作向职业化、专业化、资源化转型。正如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对成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一样,相信中软国际将借助在校企合作领域构建新的优势,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打造软件产业人才新生态对成都解决产业增速带来的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打造全球知名软件研发中心、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