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2030年毁灭性气候警钟 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为全人类命运而努力

入夏以来,热浪席卷全球多地的新闻屡见不鲜,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宣传,2019年6月成为自1880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6月。在阿里斯顿“舒适空间”的温暖庇护下,Morten Rasch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奋战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最前线。

敲响2030年毁灭性气候警钟 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为全人类命运而努力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8-15 17:02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8-15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入夏以来,热浪席卷全球多地的新闻屡见不鲜,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宣传,2019年6月成为自1880年有纪录以来最热的6月。联合国气象变化专门委员会早前已发出警告,人类如果无法严格控制全球气温涨幅,在2030年左右地球便会迎来毁灭性的气候,人类很可能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化解危机。从创立之初就坚守“一个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价值观,始终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事业的阿里斯顿热能集团,于2018年发起 “舒适极限挑战”行动,为驻守在北极圈格陵兰岛的气候科学家们建造了舒适空间,让他们在零下50度的极寒环境下开展气候研究工作成为了可能。

北极是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阵地

北极地区是地球大气的冷源之一,在全球气候、天气和环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一直是进行全球气候研究的圣地。哥本哈根大学Morten Rasch教授对格陵兰岛有着特殊的热爱,从1987年起第一次登岛就决定要留在那里,在格陵兰岛的多个北极观测站担任研究负责人,30年的时间让他成为可能是最懂格陵兰岛的人。

Morten Rasch教授和他的团队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这群可敬的科学家放弃了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然而格陵兰岛岛极为寒冷和大风肆虐的环境,让科学家们的生活和研究都面临极大挑战,因为在极寒的天气下,科学家们通常在野外测量20分钟,就不得不返回北极站休息几个小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可以研究和探索的范围,直到阿里斯顿舒适空间的建成,才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舒适极限挑战帮助科学家开展野外科研

在了解到Morten Rasch教授和团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后,阿里斯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经过周密的筹划,三名全球精英工程师排除万难前往格陵兰岛,成功在格陵兰岛为科学们建造了一座舒适空间。这不仅体现了阿里斯顿致力于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目标,也践行了阿里斯顿“舒适每一个人,舒适每一种可能”的品牌理念,这就是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行动。

这是一场充满了冒险与未知的极地探险,历经长达18个月的筹备和4个月的极地研究才得以成行。舒适极限挑战行动在超过100人、2组工作人员、4个相机、2架无人机、3艘破冰船和1艘北极渔船的共同帮助下,才将阿里斯顿舒适区的建造材料运抵格陵兰岛,最终完成建造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浮冰、暴风雪、冰窟,一次次的成为挑战之路上的艰险阻碍,专家团队与当地人精诚合作,不畏险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挑战成功。

舒适区的“温暖”任务由阿里斯顿顶级冷凝壁挂炉ALTEAS ONE承担。格陵兰岛的极寒冰封环境是对阿里斯顿产品品质和性能的极大考验。低至零下40℃的气候,阿里斯顿冷凝壁挂炉依然能稳定供暖;岛上水电气资源稀缺, 阿里斯顿冷凝壁挂炉完美应对极其严苛的的节能环保要求。格陵兰给阿里斯顿一个展示真实力的舞台, 无惧极限挑战, 品质始终如一。冷凝壁挂炉ALTEAS ONE凭借先进的冷凝技术与耐用品质,出色的节能与环保表现, 成为确保舒适区成功运转的核心骨干。

以往,格陵兰岛上的科学家们只能在气候相对适宜的夏季开展实地研究,人类对于冬日极寒气候下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情况所知甚少,而阿里斯顿将近乎不可能的挑战变为现实,在岛上筑造了一个舒适之“家”,为更多突破性的科学研究创造了可能。

  减少碳排放刻不容缓

面对2030年毁灭性气候到来的警告,减少碳排放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减少自己产生的碳足迹,节约水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使用节能高效的产品…. 这些日常的小行动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

不仅在格陵兰岛上的“舒适空间”需要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阿里斯顿在每一件产品的设计上都强调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冷凝壁挂炉ALTEAS ONE搭载专利XTRATECHTM迅特主热交换器,应用创新IGNITION SYSTEM 燃烧自控系统和云智能互联技术,在节能效果上行业领先。此外,冷凝壁挂炉ALTEAS ONENOx排放量小于30mg/kw.h,远低于欧洲及中国排放标准的要求,节能的同时更促进环境保护。

在阿里斯顿“舒适空间”的温暖庇护下,Morten Rasch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奋战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最前线。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作出自己的努力:选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减少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共享美好蓝天白云。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