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个体识别不再“脸盲”

大熊猫个体长得十分相似,有着黑白相间的皮毛及别具一格的“黑眼圈”。2017年起,该基地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基于图像分析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研究。

大熊猫个体识别不再“脸盲”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5-22 09:33
来源: 科技日报
2019-05-22 0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熊猫个体长得十分相似,有着黑白相间的皮毛及别具一格的“黑眼圈”。如何准确地识别它们,对大熊猫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记者20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该基地大熊猫个体识别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对大熊猫精准识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动物种群结构主要由种群密度、年龄大小、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组成。因其独居深山竹林,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结构往往难以掌握,所以需要更为高效、准确地识别手段,来方便专家们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分布情况等。

2017年起,该基地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基于图像分析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研究。目前已建成含有12万余张图像、上万个视频片段的数据库;对近万张图片完成了标记、分割和注释。通过此数据库,实现了对圈养大熊猫的脸部自动检测及大熊猫个体识别。运用此数据库,大熊猫专家们还特别推出一款“认脸”APP,依靠大熊猫脸部数据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实现对大熊猫的精确识别。

未来,该基地将联合研发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圈养和野外大熊猫影像资料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大熊猫智能监测与保护管理的新模式。此次大熊猫识别技术的突破和“认脸”APP的开发,还方便了民众更好地认知大熊猫。未来,民众通过手机APP拍照扫描大熊猫的脸部,即可获得大熊猫个体的基本信息。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