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六号卫星投入使用

记者 樊俊卿】21日,国家航天局通过官方网站宣布,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五号和六号两颗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据悉,这是高分专项创新体制机制的实践,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中最有应用特色的高光谱能力的形成。

我国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六号卫星投入使用

来源:环球网    2019-03-22 08:17
来源: 环球网
2019-03-22 08: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樊俊卿】21日,国家航天局通过官方网站宣布,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五号和六号两颗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这是高分专项创新体制机制的实践,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中最有应用特色的高光谱能力的形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张克俭指出,经在轨测试工作组通力合作,集智攻坚,圆满完成了卫星系统、地面系统、星地一体化指标及应用测试评价等全部在轨测试工作,两星各项性能指标和数据产品精度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高分五号、六号卫星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我国对地观测水平,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等方面提供有力的空间信息支撑,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民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张克俭强调,今年是实现高分专项“十三五”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年底高分七号卫星还将发射,将全部完成天基系统的建设任务,高分专项的建设重点将转向应用体系的建设上。要加强高分一号至六号卫星的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多星体系化应用最大效益;进一步健全高分专项的共享渠道、畅通高分数据应用的高速公路,不断丰富和完善高分数据应用产品体系,将已经实践检验的有效“高分模式”推广应用在后续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实施上来,使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应用产品服务于国内并走向国际,推动“高分”品牌走向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增进人类福祉。

张克俭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高分专项的应用发展。一要围绕高分专项总目标,加强顶层布局,强化数据应用推广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建设,与广大用户部门、省级中心一并发挥体系效能,推进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二要以高光谱观测数据为突破,塑造“中国高分”核心品牌,推动中国空间信息资源;三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应用新模式,提高应用效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共享共用。

高分五号、六号卫星分别于2018年5月9日和6月2日成功发射。高分五号是国内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实现多种观测数据融合应用,为我国环境监测、资源勘查、防灾减灾等行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高光谱数据,在我国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在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满足国家需求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高分六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中兼顾普查与详查能力、具有高度机动灵活性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该星与高分一号卫星组网实现了对我国陆地区域2天的重访观测,极大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获取规模和时效,有效弥补国内外已有中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卫星资源的不足,提升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自给率和应用范围。

在轨测试期间,已为安徽河南受灾农作物损失评估、全国秋播作物面积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等提供了数据保障,为2018年6月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0-11月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以及雅鲁藏布江米林滑坡堰塞湖、9月印尼海啸等国内外重特大灾害及时提供了应急观测服务。

高分五号、六号任务由国防科工局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卫星、运载火箭系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负责数据接收与传输,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数据处理与分发。生态环境部是高分五号卫星牵头用户部门、农业农村部是高分六号卫星牵头用户部门,主用户部门包括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2010年批准启动实施以来,已成功发射高分一号至高分六号等六颗卫星,数据源不断丰富,实现了“六战六捷”。目前可涵盖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覆盖宽度、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高分数据型谱基本形成,与其他民用卫星遥感数据相配合,为高分遥感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高分专项卫星数据已广泛应用于20个行业、30个省域,在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测绘等领域应用中取得了重要成果。高分专项已设立了30个省级高分数据与应用中心,取得了一大批的应用成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方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等提供了服务支撑。

(樊俊卿)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