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社区:2千名少数民族“新义乌人”在这里和谐融入

鸡鸣山社区位于义乌市中心区域,户籍人口3515人;外来人口约2.5万人,包括来自28个少数民族的2000余名同胞,和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115名境外人员。根据义乌市政府“电商换市”战略,鸡鸣山社区依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的师资优势,积极搭建网络创业平台。

鸡鸣山社区:2千名少数民族“新义乌人”在这里和谐融入

来源:东北新闻网    2019-01-23 11:26
来源: 东北新闻网
2019-01-23 11: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果一个社区,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7倍,这里会是什么样?浙江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给出了它的答案。

  鸡鸣山社区位于义乌市中心区域,户籍人口3515人;外来人口约2.5万人,包括来自28个少数民族的2000余名同胞,和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115名境外人员。

  近年来,为了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水平,鸡鸣山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进“中国人与境外人员和谐共处、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融、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和谐共生”的“三和谐”主题工程,推动社区内重点人群相互融合,把民族工作做到“新义乌人”身边。

  鸡鸣山社区建立了一套社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相互嵌入式的工作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将社区分成7个网格,社区“两委”成员任网格长,负责本网格内的各项工作;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等任楼栋长,负责及时了解掌握本楼栋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宗教信仰、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创设惠民议事平台,邀请少数民族同胞直接参与社区惠民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议,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2016年以来,义乌市民宗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会同当地小有名气的同悦社工服务中心,开办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班,免费向少数民族同胞开放。以同悦社工服务中心为纽带,义乌市开始在全市推广少数民族汉语培训,深受各族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根据义乌市政府“电商换市”战略,鸡鸣山社区依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的师资优势,积极搭建网络创业平台。2013年至今,坚持为少数民族同胞开展电子商务类技能培训,开设“淘宝店铺装修美工”“网店推广与营销”“国际电子商务速卖通营销工具使用”等十多门课程,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同胞超600人次,其中80%的学员在培训后开起了自己的网店,不少人因此改变了命运。(陈怡然)

(陈怡然)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