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年初的一天,国防科工委召开国防科技计划会议,与会专家就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新的科技挑战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存在很大意见分歧。
看到这种情形,“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满心焦虑。与王大珩一样焦灼于共和国科技前途的,还有“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
会议结束后的寒冷夜晚,陈芳允敲响了王大珩家的门。两人经过长谈,达成共识:中国不能再沉寂下去了!何去何从将决定中国在新的世纪能否站稳脚跟。
如何促成高层决策,启动中国的高科技进程?王大珩激动地说:“干脆直接给邓小平同志写封信吧!”
1986年2月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王大珩拿起了笔。经过反复修改,这份由王大珩执笔,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联合签名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终于完成,历时一个月。
为了让建议书尽快进入领导人视线,王大珩等人没有通过正式渠道,而是走了一个“后门”:请邓小平的女婿,当时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工作的张宏,将信直接呈交给了邓小平同志。
3月5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推动下,经过广泛、全面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