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坚持科学补碘,才能健康一生

1994年起,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同年,“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迄今已连续开展了20余年。苏晓辉研究员介绍,2017-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还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4万多个乡。

专家指出:坚持科学补碘,才能健康一生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5-04 20: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通讯员 衣晓峰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5月15日是我国第28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重要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已确定2021年“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健康一生”。       

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殿军教授及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处处长、碘缺乏病防治专家苏晓辉研究员,请他们就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历程、防治政策和防治成就,以及现存问题、未来努力方向等话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食盐加碘,有力狙击碘缺乏病

苏晓辉研究员介绍,碘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作为人体重要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脑发育、调节新陈代谢和对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人体碘摄入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机体缺碘可导致一系列的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残疾。因此,碘缺乏并非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事关民族素质、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大话题。   

孙殿军教授指出,我国是外环境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曾十分广泛,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建国以来,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据孙殿军介绍,上世纪70年代,我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近3500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20世纪90年代,在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政策前,全国1778个县有碘缺乏病的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776万,典型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人18.8万。     

而在普遍食盐加碘后,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触诊甲肿率从1995年的20.4%降至2005年的5.0%;B超甲肿率由1997年的9.6%降到2019年的1.5%,防控成效非常显著。

苏晓辉研究员介绍,2018年,我国开展了地方病现症病人个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1个省和兵团共查出克汀病现症病人约0.8万人,II度甲肿现症病人约5.5万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降幅迅速,且现症患者近半数为60岁以上病人。

碘缺乏病病区的病例数逐步减少,经济负担减轻,很多老病区逐渐脱贫致富。过去被称为“傻子屯”的集贤村,1978年普查发现,当地严重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患者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65.4%和14.2%。食用碘盐20年后,昔日的“傻子屯”脱胎为今天的“状元屯”,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设防治日,加深认识缺碘问题

孙殿军教授告诉记者,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议提出设立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加大力度宣传,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

1994年起,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同年,“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迄今已连续开展了20余年。通过每年“5.15”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持续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使之完成从增强认识到改变态度再到主动实践的转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减少了碘缺乏病的发生;而普遍食盐加碘的做法,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       

据了解,自我国采取普遍食盐加碘防治措施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挂靠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开展了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形成了组织有序、设计缜密的碘缺乏病监测评估体系。监测形式从最初的哨点监测到人口概率法抽样监测,再到现在的全覆盖监测。监测层面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通过监测、调查、评估、干预,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收到了显著效果。     

根据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先后三次调整盐碘浓度,由全国单一的碘盐浓度调整为不同省份不同浓度。自2012年起,我国调整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平均水平为20-30毫克/公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在20-30毫克/公斤范围内,依据当地人群碘营养水平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标准。

苏晓辉研究员介绍,2017-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还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4万多个乡。调查结果显示,83.6%的乡水碘低于10微克/升,属于碘缺乏地区。此次调查及时掌握了外环境中碘的本底情况,为调整和确定新时期科学补碘策略提供了依据。              

同时,根据我国沿海地区的调查结果,虽然沿海地区盛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居民进食海产品摄入的碘不能满足人体每日对碘的需要量,如果不食用碘盐,沿海地区绝大多数居民酿成碘缺乏病的风险很大。   

齐抓共管,综合防治初见成效

自2014年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支持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全国碘与甲状腺疾病大会”,为国内外专家开展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打造了交流平台。       

该平台加强了国际、国内碘缺乏病防治经验和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达成广泛的专业共识。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针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针对缺碘和碘过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可引发的甲状腺疾病,开展了全方位碘与人类健康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分析缺碘和碘过量对人体损害的机制、不同碘摄入量对孕妇与胎儿、哺乳妇女和新生儿的影响,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成果。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还委托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南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的补碘方案,并对特殊个体给出了补碘建议。同时,国家还制定了《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划分标准》,对水碘在40.0微克/升以下的地区,保证碘盐的供应;对水碘在40.0-100微克/升的适碘地区,同时供应碘盐和未加碘食盐;对水碘在100微克/升以上的地区,供应未加碘食盐。       

孙殿军教授告诫说,尽管防治成就卓著,但碘缺乏病是地球化学性疾病,病因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缺碘的环境是难以根本性改变的。       

2019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表明,我国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处于碘缺乏病消除状态,然而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堵点:8个县儿童尿碘中位数小于100微克/升,48个县孕妇尿碘中位数小于100微克/升,8个县甲肿率大于5%,8个省碘盐覆盖率小于95%,8个省合格碘盐食用率小于等于90%。       

这些数字在警示,一旦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松懈,碘缺乏病必定会卷土重来。因此,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巩固,才能形成“中流砥柱”,使碘缺乏病病情牢牢被控制。 

政策引领,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启动了地方病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确定碘缺乏病的行动目标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三年之内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通过三年攻坚行动的有效落实,提出碘缺乏病防治目标得以全部实现。

苏晓辉研究员评价指出,我国各级政府坚持为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提升民族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视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三年攻坚目标要求,我国2800个县碘缺乏病已全面达到了消除目标,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最后,孙殿军教授强调说,自然环境缺碘的长期性,决定了人类生活环境碘缺乏将是持续性的。所以,我国必须坚持长期普遍食盐加碘策略。事实证明,食盐加碘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和提高全民人口素质的大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       

因此,我们要继续努力,在党的坚强领导、政府有力组织协调、多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优势,调动企业、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防病积极性,形成合力,不断巩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防治成效。要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科学补碘、精准化补碘,保证我国各地居民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获得碘营养的最大健康效益,进而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受访者供图)

(科技日报哈尔滨5月4日电)

(衣晓峰 李丽云)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