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到了“+AI”新阶段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双循环(国内、国际)发展的模式中,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要有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补足短板,因此,内循环的首要关键问题就是要如何扩大自身的创新能力。许映童表示,得益于人才基础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的大量数据,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层和应用层拥有大量优秀企业。

人工智能到了“+AI”新阶段

来源:科技日报    2020-10-21 07:56
来源: 科技日报
2020-10-21 07: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双循环(国内、国际)发展的模式中,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要有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补足短板,因此,内循环的首要关键问题就是要如何扩大自身的创新能力。”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全球移动开发者大会暨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经济学家樊纲在会上指出。

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场景化落地迎来大爆发,红外测温、发热AI自查、AI识别新冠肺炎CT……科技抗疫彰显出人工智能服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智慧力量。疫情之下,数字经济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窗口期”。

“我们预测,2025年AI带来的产值会超过7万亿美元,发展潜力非常大。”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指出,人工智能是目前最重要的通用目的技术,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

许映童表示,得益于人才基础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的大量数据,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层和应用层拥有大量优秀企业。但中国在基础芯片、基础平台上还有很大短板,这给未来AI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有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到了‘+AI’的新阶段,‘+AI’是指产业和AI的结合。”在他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阅读理解等单向能力上已超过了人类。但事实上,目前把AI用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案例还非常少。这是因为算法开发难度很高,也无法真正满足企业需求,这些都影响了算法的开发和部署。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