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5G发展:拓展5G应用 释放发展新动能

(赵超)今日,由人民网主办的“拓展5G应用,助力产业升级”高峰论坛暨《2020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技术企业、运营商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一起探索,让5G在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好,前景越来越广泛。

专家建言5G发展:拓展5G应用 释放发展新动能

来源:人民网-IT频道    2020-07-14 20:17
来源: 人民网-IT频道
2020-07-14 2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拓展5G应用,助力产业升级”高峰论坛圆桌讨论环节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赵超)今日,由人民网主办的“拓展5G应用,助力产业升级”高峰论坛暨《2020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在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高晓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围绕5G商用带来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5G商用一年内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万物互联”也成为可能。专家建议,相关法规政策应与时俱进,使得5G发展有制可循。

拓展5G应用 打造数字经济底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颁发5G商用牌照,中国从此迈入5G时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5G网络建设面临挑战。“目前5G应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期和准备期”,单志广说,对5G来讲,不要过高的估计它短期带来的效应,但是千万也不要低估5G长远对我们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

单志广认为,5G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构建数字强国的底层设施,它对行业应用和产业链是有适度超前性的,应用和产业也要跟着设施的演进不断演化,不断完善产业生态。

“5G技术本身具有像广连接、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特点,非常适合2B端应用的需求”。在高晓雨看来,5G To B端最大的应用场景其实就在工业互联网,5GAI、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叠加融合,会满足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很多需求,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高晓雨同时强调,5G和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单独依靠运营商,或者IDC、互联网企业,不可能这项复杂的任务,“这个生态里面有很多的角色,需要大家共同去发挥各自的作用。”

创新监管 释放5G发展动能

5G商用一年来,相关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公众的生活服务、商业办公也正享受着5G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我国的5G行业应用正逐渐从单一化业务探索、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复制推广阶段。

单志广表示,要实现应用的规模发展,需要创新5G应用商业模式、形成融合应用解决方案。而上述难点是5G商用初期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未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支振锋认为,5G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它是一个复杂的平台,一套复杂的体系。5G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综合的、高度集成化的平台体系,这也导致我们事前对5G可能带来的产业变革进行法规政策的监管难度会更大。

杨崑建议,5G的创新可能来自任何方向,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尽早在政策、监管上、产业支撑、法律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过于被动,“这是我们当前的首要工作”。

高晓雨提出,希望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智能技术企业、运营商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一起探索,让5G在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好,前景越来越广泛。技术企业、运营商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一起探索,让5G在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好,前景越来越广泛。

(赵超)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