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线上知识付费乱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线上知识付费发展带来了机遇,各种线上知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线上知识付费市场的监管,防止和避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发生。

遏制线上知识付费乱象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7-13 08:09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07-13 08: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线上知识付费发展带来了机遇,各种线上知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名目繁多的知识服务平台乱象丛生,有的知识服务平台名不符实,收取的费用与消费者预期大相径庭,无良商家陷入价格欺诈的困局不能自拔;有的则挂羊头卖狗肉,干起了违法经营勾当,造成色情暴力充斥;有的无视他人权益盗版侵权,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遏制线上知识付费乱象需要有形之手。首先,物价监管部门要适时介入,对线上服务价格实行有效的监管,所有线上服务项目必须明码标价,不能漫天要价,让人无所适从。工商部门要对线上知识服务的营业资质加强审核,必须取得合法营业资质。对知识服务平台的价格和资质认真稽核,把线上知识服务价格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不能任其野蛮生长、随意要价、漫天要价。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线上知识付费市场的监管,防止和避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发生。有些线上知识服务平台根本没有独创的内容,未经知识产权人授权,随意剽窃他人成果,东拼西凑之后拿来为我所用,从中牟利。对这种侵权行为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棒喝侵权行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知识产权部门的一项职责,容不得马虎与懈怠。

同时,广大消费者要学会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不轻信一些无良商家的忽悠。在线上知识消费时要选择信誉度高,有良好口碑的知识服务平台,别被一些花式营销噱头蒙蔽了双眼。对热衷于玩套路的无良商家及时举报,防止个人和他人利益受损。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