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升级后APP“小动作”无所遁形

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曝光了新一批15款存在“私自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规行为的APP。除了将应用的权限调用行为“前台化”之外,iOS和安卓还在设法将更多隐私权限的管理能力交还给用户。

隐私保护升级后APP“小动作”无所遁形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7-10 08:22
来源: 南方日报
2020-07-10 0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曝光了新一批15款存在“私自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规行为的APP。事实上,近年来手机应用侵害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不少用户都会无奈地感慨一声“早已习惯,不太在乎”。但归根结底,大概没有人会喜欢主动出卖隐私。

事实上,早在iOS5、iOS6时代,苹果就已率先提出隐私保护的议题。相比之下,Android系统慢了一大步:直到10.0阶段,安卓阵营的智能手机才对用户个人身份等关键信息实现了相对全面的保护。日前,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在操作系统公测版或稳定版的更新中,加入了APP在调用摄像头、定位、麦克风等关键权限时的提示功能。今后,第三方手机应用在背地里的那些“小动作”,或许会更加无所遁形了。

以APP调用摄像头或录音功能为例,以往当APP在进行调用操作时,基本能够“神不知鬼不觉”,但在最新基于Android10打造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用户已经能够通过屏幕上闪烁的不同颜色的光点获取相应信息。比如,魅族Flyme8支持“APP前置访问提醒”功能,当APP调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时,镜头微孔会闪烁一下,并且弹出前置访问提醒。即将发布的iOS14稳定版则支持APP在调用摄像头、麦克风时,分别激活绿色和橙色的指示灯。

此外,当手机APP调用位置等其他敏感信息时,新升级的操作系统也能够及时给用户提示。比如,小米在MIUI12中加入了“照明弹”功能,支持实时记录应用调用手机功能的一切行为;“拦截网”功能则支持用户限制APP调用位置、摄像头的权限。

除了将应用的权限调用行为“前台化”之外,iOS和安卓还在设法将更多隐私权限的管理能力交还给用户。比如,在位置信息调用方面,双方都加入了“仅在应用使用时允许”的选项,支持APP“仅限本次”调用位置信息,下次再调用时需要再次提示。

可以发现,近年来不仅用户的隐私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智能手机和软件服务平台也在作出改变。是用隐私换取便利,还是充分保护自己?相信未来随着行业规范进一步建立,软、硬件端相应功能进一步完善,用户在个人数据及信息安全方面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许隽)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