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能成为 虚假营销的乐园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全面复工复产达产。如果没有人去思考这背后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以营销见长的互联网商家就很难走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

互联网不能成为 虚假营销的乐园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06-16 08: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0-06-16 08: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全面复工复产达产。针对网络电商、餐饮、教育等重点行业,要采取监管服务前置措施,大力宣传贯彻《禁止违法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精准执法和指导企业。

随着互联网经济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商家热衷于剑走偏锋,以博取眼球。尤其是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炒信营销花样层出不穷,如与淘宝购物相关的刷好评、刷信誉之类的,背后都有专业运作的影子,也都有庞大的雇佣水军,充当虚假的消费者。互联网让很多人变得懒惰,他们活在虚拟世界里,不愿再走到商场里去触摸和对比商品,网上的信息和社交平台朋友的声音成为他们购买商品的唯一依据。一系列“刷单炒信”、“排队购物”、“测评笔记”现象的出现,提醒人们注意消费背后存在着虚假营销。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而契约经济的核心正是诚信。网络虚假营销违背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法则。互联网营销靠虚假宣传,向消费者喊话,吸引大量用户购买他们并不成熟、品质低劣、售后无保障的产品,必然会制造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合理市场竞争。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商业机会已经越来越有可能超越网下的传统商业模式。这种情境下,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而特殊的商业模式,如果网络充满了不诚信,不仅大家的沟通成本、交易成本会提高,更会妨碍人们对互联网交易的信任感,损伤现有的互联网交易发展。

在一个成熟健康的商业体系里,生产者、推广商、消费者三者利益息息相关,一个负责任的推广商,不仅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还是双方利益的居中协调者。互联网经济当然大有前途,但网络虚假营销却会制造泡沫、伤及行业。当商家为拼营销不惜空口白话,恰恰是在制造互联网泡沫。在各种条件制约下,这种欺骗会成为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巨大的力量。如果没有人去思考这背后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以营销见长的互联网商家就很难走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