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覆盖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近日,由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联合我国12家专业科研院所,历时21年共同完成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通过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数字土壤即数字化的土壤,它是利用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建成覆盖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

来源: 光明网
2020-04-07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近日,由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联合我国12家专业科研院所,历时21年共同完成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通过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这一成果覆盖我国全域土地,精度达到100米网格尺寸,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专家组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字土壤即数字化的土壤,它是利用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成果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入巨资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及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时空整合,建立多个数据库,转化为数字化表达,可满足各行业对高精度土壤科学数据的迫切需求。

据成果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介绍,高精度数字土壤能直观、精细展现每一块土壤的资源与质量状况,具体如土壤类型、厚度、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为农业、环境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是国际研究热点。但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进行时空整合和表达却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技术难题。项目组研究人员自1999年以来,从国家需求出发,将飞速发展的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设计技术融入土壤学研究,以方法和技术创新带动我国土壤时空大数据构建,最终成功创建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本次建成的数字土壤含九大图层,包含我国近40年土壤空间数据,能以1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

为了更好地发挥成果的服务性,本次数字土壤采取边建设、边应用的方式,目前作为基础数据已被我国60余家科研机构用于进行耕地质量演变、流域氮磷流失量估算、环境容量测算、温室气体减排、医药、水利、林业、测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被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农田建设等国家工程,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高精度数字土壤还可助力实现精确施肥、耕作和灌溉,并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分量的管理,促进作物增收,维护我国粮食、环境和食品安全。

0

图片

创新原理与方法 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视频

(杨舒)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