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扫一扫5分钟连线社区律师

8月26日,昆明市盘龙区司法局召开“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平台”启动会,宣布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和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正式上线。”  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创新智能咨询+社区律师双服务模式,提供7x24小时自助式法律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还具备业务指引及司法信息查询功能。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扫一扫5分钟连线社区律师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8-27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6日,昆明市盘龙区司法局召开“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平台”启动会,宣布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和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正式上线。盘龙区司法局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轻型”服务模式,聚焦服务功能,为全区群众解决法律纠纷问题提供便捷“快车道”。

  “小程序”走进居民区,群众身边的“一站式”便携公共法律服务

家住在盘龙区白塔社区的薛先生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借给老战友的10万元钱恐怕打了水漂。薛先生原本想找专业人士咨询,却一直没有时间。这天,他忽然看到小区门口贴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免费咨询社区律师”。

薛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描了海报上的二维码,进入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在社区律师列表中选择了一位律师,紧接着系统自动引导薛先生进行智能咨询,一步一步填写信息,不到五分钟,薛先生就自助获得了一份“借贷纠纷”问题的咨询结果。

看完咨询结果后,薛先生对处理问题有了大致的方向,又通过小程序直接与该名社区律师进行进一步沟通,最终委托律师与债务方协商,对方同意还钱,薛先生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

“原本以为上面的律师都是假的,没想到真的联系上了律师,还帮我解决了问题。”薛先生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扫一扫就能获得这样专业的服务,真是太方便我们老百姓了。”

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创新智能咨询+社区律师双服务模式,提供7x24小时自助式法律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还具备业务指引及司法信息查询功能。

目前智能咨询可提供包括婚姻家庭、借贷纠纷、继承分析、交通事故、买房纠纷、物业纠纷等16类常见民事纠纷法律咨询服务。据悉,小程序中所搭载的智能咨询系统,是由云南省司法厅与律品公司联合研发,2018年正式接入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为全国人民提供服务,至今已累计提供咨询达241万人次,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92万余份。

现阶段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小程序”已试点落户拓东街道150个居民小区、880个单元楼,试点服务覆盖人数达62632人。盘龙区司法局通过“智能小程序”构建互动互助服务体系,让身处边疆、山区和偏远农村的人民群众同等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群众跑”变“网络跑”,服务“最远一家人”,实现群众办理法律援助事务“不出村”的目标。

  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让专业律师近距离服务群众

李律师执业刚满2年,在行业中还是一位新人。今年他报名加入盘龙区“社区律师”队伍,区司法局为他配备了一个“智能助理”——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这位“助理”可以帮助李律师接待咨询,还能快速查询法律法规及案例。有了“律师端”,李律师能够及时接收群众的咨询消息,给出专业解答,并能管理咨询消息,提升服务质量。

“之前我只能一对一服务当事人,有了律师端之后,我能实现一对多的近距离服务。律师端的专业性辅助我提升了咨询效率,原本需要花2天时间查阅法条、案例才能给出解答,现在通过律师端,只用几分钟就能给出让当事人满意的结果。”李律师谈到。“现在我把‘律师端’作为名片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有法律需求的人随时点开都能获得我的服务。通过这个小工具,扩大了我的服务覆盖面,能够帮助更多人解决法律问题,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整合资源,让人民群众享受普惠公共法律服务

“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由盘龙区司法局和律品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发布会上,盘龙区司法局局长表示,“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不仅要走进楼道,还将在大型商场、酒店、集市、车站、社区活动中心、学校、医院、景区游客中心等人流密集处亮相,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

下一步,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将以“横向集12348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功能三位一体,纵向建立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服务架构”为目标,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坚持线上、线中、线下服务资源相结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得更实,让人民群众以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普惠公共法律服务。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