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王首发“和平圈椅” 中华木作强化国际表达声量

7月28日,紧随浙江国际经济论坛之后,致力向国际传达中国文化的紫檀王新品“和平圈椅”首发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其中,红木圈椅极具辨识度,是中国元素的强力表达,也是传递和平心声助力文化外交的极佳介质。

紫檀王首发“和平圈椅” 中华木作强化国际表达声量

来源:中国网    2019-07-30 16:02
来源: 中国网
2019-07-30 16: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8日,紧随浙江国际经济论坛之后,致力向国际传达中国文化的紫檀王新品“和平圈椅”首发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据悉,该“和平圈椅”融汇了中华木作的传统和创新技艺,在首发仪式上被赠予浙江省国际经济交流协会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后续还将陆续被赠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意在为中华木作代言,不断强化国际表达声量,向世界广泛传递和平心声,助力文化外交。

  历经135年五代传承 和平圈椅破茧重生

据了解,“和平圈椅”总设计师为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紫檀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先生,这把圈椅是他融汇家族五代精湛木艺、集135年的匠心和技艺精髓、结合现代审美和居室理念创新而作,充分演绎出了“和”的主旋律。

据悉,“和平圈椅”体态劲健,上圆下方,具有四大独有优势。首先,注重人体工程学的实际应用,根据人体脊椎骨曲线将圈椅背板做成S型,左右两侧S型曲线金属配置衬托,奠定健康舒适根基;其次,在线条方面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方和圆、横与直、粗和细的四重对比,呈现出雅致与简练的形式美;同时,在坐面造型方面,前大后小设计,寓意为招财聚气,四脚呈方如柱,横枨如梁,稳如泰山;此外,该圈椅做工方面力求精益求精,整体全部运用榫卯结构,设计精妙既符合功能需求,又符合力学结构,兼具优美和稳固。

作为“和平圈椅”的联合设计师,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建筑系教授彼得·利兹堡先生表示,“这把椅子展现了旧式和新式的结合,以高雅的方式闪耀着简约的美观。每一块木料的选择以及高精度的木质连接都体现了极高的中国工艺。在这把椅子上,你可以感受到设计以及生产时的用心和愉悦。这是一位大师的作品,应当得到最高的认同以及尊重。”

在先前浙江国际经济论坛的圆桌对话上,李晓东先生在谈到“企业家如何破茧重生”话题时曾称,“和平圈椅”可视为其传承家族五代技艺的破茧重生之作。企业家不断推出创新作品并向世界拓展其文化价值,带领企业不懈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推动传统红木行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真正地破茧重生,加快走向世界的进度。该理念与本次参会嘉宾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先生所提倡的中国企业家带领企业加快全球化发展的呼吁不谋而合。

  中国元素传和平 国际表达添强音

历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木艺家具,兼具工艺、艺术和历史文化多重价值,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视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G20、APEC峰会等重要场合,均选择红木制品为会议环境添彩,向全球传递中国特色文化。其中,红木圈椅极具辨识度,是中国元素的强力表达,也是传递和平心声助力文化外交的极佳介质。

本次紫檀王首发的“和平圈椅”,以代表中国形象为设计制作总方向,被郑重赠予浙江省国际经济交流协会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以期该圈椅能成为连接更多国家人文艺术和世界和平愿望的桥梁,力促与更多国家文化经济方面的深度合作与交好,携手同发展。

作为“和平圈椅”的创造者,李晓东先生表示,十分荣幸能够借力两大协会组织及“一带一路”之机,为中外文化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其称,未来,“一带一路”不仅会为更多国家带来发展与机遇,更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之路,期望能把“和平圈椅”赠送给沿线多个国家,通过该项目把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担起向全球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中华木作文化、人文设计、工艺品质之美深入世界每个角落。

(张铭阳)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