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青石街道向晚”,勾勒出世人对江南的美好想象。两年间,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建设者就以温润灵动的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厚重的吴文化为线索,“创作”出了一幅与无锡古韵完美融合的酒店群实景图。近日,在中建无锡融创文旅城开业仪式上,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江苏省副省长王江,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江苏省副省长王江,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中建二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光应邀出席开业仪式。
冲刺“节点关”,挑战“不可能”
2015年8月,项目刚刚进场施工,便收到紧急通知——“因规划变更项目全面停工,待规划变更后于2017年3月再正式开工,但项目开业时间节点不变”,这相当于工期被整整压缩了18个月。在保证安全和质量首要底线的前提下,如何才能确保顺利履约?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对于有着多年文旅建设经验的项目团队而言,压缩的时间不能从“投机取巧”中找回,但可以通过变通工序来合理运用时间。原本排在最后“出场”的室外景观工程,被项目团队调整为“首发阵容”,先行建设,即打破传统先室内后室外的观念,将景观工程相关工序前置,提前完成室外景观树木的种植。
“既然工序可以前置,那么技术方案为什么不可以呢?”项目经理邹建伟想到,“工期不能随便抢,但技术方案,包括工程各项变更手续的内部流转却可以提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工期影响至关重要的材料及设备清单,项目及时做好前期介入。同时,由10名项目技术骨干组成的对接小组开始与设计院团队一同策划、研究方案。
历经与设计团队“不分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协作,项目进度逐步加快,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节点目标。
智闯“复古关”,还原“枕水人家”
古乡古色的庭院,青石板、古街道,如今,漫步在无锡融创城酒店群间,感受到的却是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雕刻水乡风情,项目团队把重心放在一个“古”字上。
不同于一般的酒店,在文旅城,项目把将酒店群作为与景区融为一体的艺术品精心打磨。工程包含许多结构造型复杂的仿古建筑,垛头、戗角、观音兜等仿古构件较多。没有常规建筑硬朗的线条感,仿古建筑的屋檐曲线富有弹性、屋面稍有反曲、翼角微微起翘,屋顶形式变化多样,都是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如何快速、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让仿古建筑在满足酒店功能的同时又富含传统文化韵味?项目部多次寻求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采用非常规尺寸钢管搭设支模架。针对坡度达60°高差达6m的超陡屋面,正脊与坡面板分开施工,并优先浇筑坡面板保证混凝土成型。对于大圆弧波浪形屋面,施工时将整个模板体系进行分层,第一层为传统脚手架层,第二层则根据屋面圆弧角按照标高控制网设置短木方竖向龙骨支设屋面底模,以达到设计效果。
有了古朴端庄的青色屋顶,要营造好“临水而居”的美妙境界,还要确保内河段外墙防水到位。为了做好防水层保护,项目建设者在防水层砌筑了120mm厚的砖墙硬质保护层。在内河土方开挖前,专门采用人工方式对靠近外墙区域的土方进行清理,避免机械导致防水层的破坏。
畅通“管理关”,现场犹如“精密机械”
由于项目分包较多,充分发挥好总包的协调与管理作用至关重要。在无锡融创酒店群建设期间,项目现场犹如一部“精密机械”,在总包管理团队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精准、高效运转。
项目部在每家专业分包进场前都会进行详细策划,制定规章制度。采用施工流水区段进行“小步距,快流水”作业,保证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所谓,“小步距,快流水”,即在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条件下,一方面,将单体结构根据施工段细划为小施工单元,使各专业施工班组人员投入最优化、高效化,另一方面,各分包单位内部组织流水施工确保相邻两个施工过程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合理衔接。
2018年,无锡融创文旅城被世界记录认证组织(WRCA)评为“世界影响力奇迹乐园”,中建二局的完美履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项目先后获得无锡市优质结构和上海市QC成果一等奖。
煮一壶用紫砂烧开的清茗,听一曲用吴侬软语演绎的锡剧,赏一幅意境空濛的水乡长卷,踱步于建设过的草木楼阁间,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醉美江南正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郝帅 李骁勇)
(郝帅 李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