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智能可重构芯片量产背后:中国芯能否迎来机会

可重构计算架构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算法、应用灵活重构硬件资源的新型芯片架构技术,同时具备通用计算芯片灵活性和专用集成电路高效性的优点,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15版)评为最具前景的未来计算架构。而在产品化方向,英特尔等巨头也在计划类似架构的芯片落地。“要实现芯片高效运算,需要考虑软件,架构设计,电路实现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协同。

清微智能可重构芯片量产背后:中国芯能否迎来机会

2019-07-13 15: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环球网智能综合报道】6月下旬,清微智能宣布成立以来的首款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因为采用全新的CGRA可重构计算架构,在同等算力下,功耗远低于同类产品,因此在终端市场上颇受关注,据悉:出货量已达数百万。

什么是可重构?

可重构计算架构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算法、应用灵活重构硬件资源的新型芯片架构技术,同时具备通用计算芯片灵活性和专用集成电路高效性的优点,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15版)评为最具前景的未来计算架构。

在国际上,这一方案也备受各国政府重视,201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式启动旨在支撑美国2025-2030年电子技术能力的“电子复兴计划”(ERI),重点支持的正是“运行时快速重构”的硬件架构研究。

而在产品化方向,英特尔等巨头也在计划类似架构的芯片落地。

架构创新是方向,但这可不是弯道超车

过去,芯片性能的提升主要来自于芯片材质和工艺的改变,但随着摩尔定律逐渐趋缓,以架构创新来提升芯片算力,这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

人工智能的兴起,中国在应用层面的如火如荼,特别是智能终端市场的爆发,给了AI芯片很大的机会。“趁此机会,中国要实现芯片的弯道超车”的论调也不少见。

“要实现芯片高效运算,需要考虑软件,架构设计,电路实现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协同。”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芯片技术领袖,也是可重构计算带头人的魏少军教授表示。计算流如何调度?资源如何分配?运算架构层面计算单元的组织、电路层面互连单元,存储以及计算单元的电路实现等等都要考虑。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迭代才能实现。

可重构架构,清华的这个团队做了13年,在世界各类集成电路会议、比赛中获奖无数;目前看,产品的市场反馈也不错,但芯片产业还需要强大的生态链支撑,每一步都不容易。“如果说一块芯片是一个技术难点,做生态的话就是一系列的难点……”芯片行业观察者说。

芯片,非自研不可

在现代社会中,芯片广泛用于电脑、手机、家电、高铁、医疗仪器、工业控制等等您能想到的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中,是信息化的技术,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石,没有芯片所有的高端行业都没办法顺利发展。

中国的芯片的消耗量有多大呢?我们看个数据,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额为3120亿美元,芯片早就超过了石油加钢铁的总进口量,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和市场,最大的短板在技术创新,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思路也是拿市场换技术,用全球化采购这种看起来更低廉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样做的危害却也在逐渐暴露,对外部技术的强依赖性导致了一旦外界断供就掐了我们的脖子,所以,中国芯片行业必须走自主研发的路子。

(张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