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百余位热心网友与头条寻人接力,助两位烈士英雄找到亲人

5月初,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联合广西《南国今报》和内蒙古《北方新报》,为1950年在广西北流市沙垌镇清匪反霸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广西籍烈士王元坤和内蒙古籍烈士赵海斌寻找亲人。

暖心!百余位热心网友与头条寻人接力,助两位烈士英雄找到亲人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5-15 10:48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19-05-15 10: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初,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联合广西《南国今报》和内蒙古《北方新报》,为1950年在广西北流市沙垌镇清匪反霸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广西籍烈士王元坤和内蒙古籍烈士赵海斌寻找亲人。5月2日,王元坤烈士的亲人找到。几天后,赵海斌烈士的亲人也找到了!

5月5日,头条寻人发布了一条标题为《寻内蒙古兴安盟籍赵海斌烈士后人,他在广西剿匪时牺牲,静待亲人》的寻亲信息并弹窗到内蒙古当地,很快,为烈士寻亲的消息开始在当地传播。

(头条寻人发布的烈士寻亲信息)

当地记者了解到,烈士纪念碑上所记载的赵海斌烈士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空泉县塔和兑,但当地并没一个名叫“空泉县”的地方,估计烈士籍贯应为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

然而,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并没有一个叫塔和兑的村庄,寻找一下断了线索。此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杨展慧从媒体上看到了为烈士寻亲的消息,他立即发动该公司数百名邮递员寻找赵海斌烈士的亲人。

杨展慧介绍,由于突泉县没有一个叫塔和兑的村庄,因此他们分析或许是年代久远,很多地名发生的变化。于是便走访了一些突泉县的老人,在老人们的指点下,他们发现69年前的“塔和兑”便是如今的突泉县永安镇永安村。

随后,该地区97名邮递员分头在永安镇永安村地域内,挨家挨户地询问,终于在5月6日晚找到了赵海斌烈士后人赵立华的家。

当被邮递员告知远在广西的烈士寻亲消息后,赵立华激动地说,赵海斌是他的三叔,听父亲说,三叔当年十五、六岁便参军去了,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老母亲一直到病逝也在牵挂着身在远方的儿子。

  (当地村委会提供的赵海斌烈士亲属关系证明)

赵立华介绍,当年家里人曾经收到过三叔赵海斌牺牲的文书,但文书没有提到烈士安葬在何处,因为路途遥远无处寻找,所以几十年来,家人们一直只能牵挂于心。

赵海斌烈士共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如今排行最小的弟弟和妹妹还在世,都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目前,赵海斌的弟弟和妹妹分别居住在山东和黑龙江。

至此,两位烈士终于找到了各自的亲人。当年的英雄故事也由此揭开。

1950年,广西各地发展群众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工作。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35师四零五团一营三连的一个班12名战士接到驻守沙垌的命令,当时任副班长的赵海斌与战士王元坤便是其中一员。驻守时,接到线报,有土匪聚众开会,于是驻守的12名战士进行了一次突袭,将这些土匪“一锅端”。正押解土匪时,其他土匪用土炮进行攻击,企图救走同伙。随后解放军四零五团前来增援,与土匪在圩背山上进行一场激战。

在激战中,战士王元坤中弹身负重伤。看到战友受伤,赵海斌立即上前想背他回来,却不幸被密集的枪弹击中牺牲。因为战况紧急,部队立即要调防外地,因此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两位牺牲的烈士便永远留在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人们为他们树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让大家永远怀念这两位为革命事业奉献出青春与生命的年轻战士。

  (两位烈士的墓碑)

据了解,“寻找烈士后人”是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头条寻人”的子项目。头条寻人最初于2016年2月上线,依托地域精准弹窗技术,免费帮助社会上各类失散家庭寻找走失的家人。目前已陆续发起“两岸寻亲”、“无名患者寻亲”、“寻找烈士后人”、“找到你”等多元化公益寻人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寻人平台之一。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