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全国家具零售额突破千亿,“我在家”等新零售模式或成增长黑马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家具类零售额达10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1%。其中,受到新零售风口的带动,互联网新兴模式也在助推家具行业发展,并且保持较快增势,有望成为家具产业的新增长点。

2018上半年全国家具零售额突破千亿,“我在家”等新零售模式或成增长黑马

来源:北国网    2018-08-30 17:48
来源: 北国网
2018-08-30 17: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家具类零售额达10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1%。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国家具类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长趋势,预计2018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受到新零售风口的带动,互联网新兴模式也在助推家具行业发展,并且保持较快增势,有望成为家具产业的新增长点。

作为相对传统的家具行业,受其特殊的行业属性限制,本身不太容易受到这些新思潮的影响,但随着新零售版图的进一步扩张,两年后的现在家具行业终于开始觉醒,一脚踏入了新零售的快车道。在互联网家居分享直购平台“我在家”CEO赵启明看来,“新零售的出现是时代更迭下市场的自然演变,但不论新旧,其万古不变的本质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

据了解,“我在家”是国内中高端家居市场的新锐平台,在业内凭借首创“新零售+共享经济”的模式获得国内大量新中产群体的青睐。赵启明表示,家具行业比较特殊,一方面,线上的渠道没办法真正打入到渠道市场,另一方面,现有的家具卖场太过传统,“如今购买中高端家具的用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注重体验和服务,比如3、4万的沙发,不可能不体验就直接购买,而现有家具卖场和电商平台无论价格还是体验上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为此,“我在家”利用“电商平台+生活家”的模式,将网购和体验相结合,使消费的过程不再割裂。在挑选环节,用户可以在“我在家”的App上选择家具产品的风格、品类等。而体验环节,“我在家”将老客户的家里发展成“生活家”,让新客户可以到老客户的家里进行体验,砍掉了卖场、人员等中间环节,同样的家具价格只是传统卖场的一半。

△“生活家”实时预约 实景体验

用互联网平台替代线下家具大卖场,解决渠道昂贵的痛点;用老客户的家替代门店,让老客户充当临时导购,解决中高端家具互联网化的体验难点。“我在家”通过新颖的打法,不仅缩减了成本,还提升了效率。据“我在家”官方数据显示,消费者去“生活家”后体验产品的购买转化率高达70%,平均体验1.4次可完成购买,同时体验“生活家”后的用户购买客单价,是非体验用户购买客单价的3倍。

△生活家

此外,赵启明还透露,为了压低成本,“我在家”没有选择像传统经销商那样找寻品牌合作,而是采用与一线工厂直销的合作模式,砍去了卖场的中间环节,减少了门店、人员等重成本,让消费者在享受同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买到更便宜的家具。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出货周期的稳定性和环保,“我在家”只选择年产能在5000万以上的工厂合作。

△“我在家”融资表

正是因为“我在家”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并展开布局,平台上线后不久即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肯定,实现稳步增长。据悉,“我在家”现已获得分别来自蔡文胜旗下隆领投资、今日资本、云九资本、金沙江创投及王刚天使、和玉资本的四轮投资。

目前,“我在家”的业务覆盖全国160多座城市,SPU(标准产品单位)近2000左右,客单价超过2万元,平台上有400多位可体验“生活家”,分布在包括北京、杭州、厦门在内的32座城市。同时,官方数据显示,“我在家”2018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去年实现100%的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真正满足消费者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家具市场才能够实现升级,获得更加良性的发展。随着“我在家”等平台所推出的多种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中国家具电商市场的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真正高品质的家具产品正在从既往鱼龙混杂的电商乱象中区隔出来,全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