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号源自一项“搭便车”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2018-11-29 04:29:00

一台DOS系统的电脑屏幕前,年轻的常进激动地展示着一条“奇怪的曲线”。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清晰地记得,13年前,紫金山天文台的常进告诉他,“如果能做一个更大的探测器放在空间,一定能发现了不起的风景。”

1997年,美国宇航局在南极开展了一个名为“ATIC”(先进薄电离量能器)的气球探空项目。在那次中美联合试验里,常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能量段,大家都认为其计数率应该“下降”,但测量的结果却显示为“超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家反复讨论:这个奇异现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暗物质的存在?遗憾的是,常进当时所获得的数据太少,置信度不高,因此“无法完全确定”。

2008年,以常进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自然》杂志发表。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宇宙高能电子异常,“搭便车”的研究获得国际瞩目。

2011年12月21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被正式列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空间科学专项,常进担任卫星的首席科学家。4年后的冬天,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踏上“取经”之路。

图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