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 记者樊俊卿】近日,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称,中国斥资90亿美元建构的北斗导航系统将成为美国现有GPS系统最大的挑战者,目前中国已经日渐降低对GPS系统的依赖。
GPS卫星定位系统是依靠移动终端内置SIM通过移动GPRS信号传输到后台来实现定位的,能够实现远距离定位目标的行踪。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前身是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过20余年试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部署完成。
现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被智能手机、汽车导航系统、个人智能穿戴设备,甚至是军用导弹等终端上广泛使用,但构成该系统的卫星归属于美国军方所有,这一直让中国政府感到不安。所以,中国的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在拥有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等功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一名美国安全分析人士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太空项目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Marshall Kaplan (马歇尔卡普兰)说,“中国不希望对美国产生依赖,尤其是在数据信息安全方面更不想受制于美国。” Marshall Kaplan分析称,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已服务于中国极其周边地区,到2020年便会覆盖全球,届时,中国制作生产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大型民用客机等产品将修改通信制式,仅支持北斗导航系统。
有资料显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之后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始。2018年8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9月19日晚,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同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在这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上,还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11月19日,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卫星升空,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